钣金折弯如何计算展开尺寸?
计算方式分为两种情况,具体分析如下:
钣金折弯怎么算尺寸_钣金折弯系数最简单的算法
钣金折弯怎么算尺寸_钣金折弯系数最简单的算法
一, R角相对壁厚很小的情况下 按照折弯扣除算 比如1个厚度扣除1.75(每个公司的一般根据具体经验定) 2个厚度扣除3.5等。
二,R角很大时,以中位线(即内外两条线的中心线)作为展开尺寸。
扩展资料:
PROE在进行钣金的折弯和展平时,会自动计算材料被拉伸或压缩的长度。计算公式如下:
L=0.5π×(R+K系数×T)×(θ/90)
L: 钣金展开长度(Dloped length)
R: 折弯处的内侧半径(Inner radius)
T: 材料厚度
θ: 折弯角度
参考资料:
分的长度总和。钢板折弯处展开尺寸的计算公式
为:L=Tap/180°=TTa(R+KT)/180°(1)。
当a=90°时:L90=Tt(R+KT)/2(2)。
将它们画出来,找到延长线(按照中线),按几何法计算. L=外形长-2R/tan(α/2)+α/1803.1416R 其中,α为30度可者90度,R为弯曲半径。
K因子计算方法:
K因子是指钣金内侧边到中性层距离和钣金厚度的比值,通常板料在弯曲过程中通常外层会受到拉应力而伸长,内层则受到压应力而缩短,在内层和外层之间有一长度保持不变的纤维层,称为中性层。根据中性层的定义,弯曲件的坯料长度应等于中性层的展开长度,由于弯曲时坯料的体积保持不变,所以在变形较大时,中性层会发生内移,这也就是不能仅仅用截面中性层计算展开长度的原因。如中性层位置以p表示(见图1),则可以表示为
式中,r为零件的内弯曲半径/mm;t为材料厚度/mm;K为中性层位移系数。
图1 中性层的位置
钣金弯曲示意图如图2所示。按中性层展开的原理,坯料总长度应等于弯曲件中性层直线部分和圆弧部分长度之和,即
式中,L为零件展开总长度/mm;α为弯曲中心角/(°);L1和L2分别为零件弯曲部分起点和终点以外的直端长度/mm。
按照上面的公式,就能算出的折弯展开长度尺寸,可以看出,只要确定了参数K,即可计算出L,参数K则取决于钣金厚度t和内弯曲角r的大小。它们之间存在对应关系,一般r/t分别为0.1,0.25,0.5,1,2,3,4,5,≥6时,K因子对应为0.23,0.31,0.37,0.41,0.45,0.46,0.47,0.48,0.5,-般零件的加工,r/t数值都在1附近,根据上述对应关系中K因子计算的钣金折弯展开长度还是很准确的。对于r/t≥6的情况,钣金折弯时板料基本不会再发生变形,那么中性层也就等于中心层了,K因子也相应地变成了0.5,计算也相对容易很多,影响的就是折弯过程中的回弹问题,这种繁琐的计算最适合计算机来完成,随后出现的各种三维软件如AutoCAD,SolidWorks,NX,Pro/E,Catia等也引入了钣金模块,而K因子就成为了这些软件的参数,合理选择K因子大大降低了工艺设计过程中的工作量。
扩展资料:
弯曲,即受到力的作用而造成形变,这种力的作用是合力最终形成的结果,纸板在制造过程中有多种作用力的存在。工件的弯曲有冷弯和热弯两种。
资料参考:
K因子计算方法:
K因子是指钣金内侧边到中性层距离和钣金厚度的比值,通常板料在弯曲过程中通常外层会受到拉应力而伸长,内层则受到压应力而缩短,在内层和外层之间有一长度保持不变的纤维层,称为中性层。根据中性层的定义,弯曲件的坯料长度应等于中性层的展开长度,由于弯曲时坯料的体积保持不变,所以在变形较大时,中性层会发生内移,这也就是不能仅仅用截面中性层计算展开长度的原因。如中性层位置以p表示(见图1),则可以表示为
式中,r为零件的内弯曲半径/mm;t为材料厚度/mm;K为中性层位移系数。
图1 中性层的位置
钣金弯曲示意图如图2所示。按中性层展开的原理,坯料总长度应等于弯曲件中性层直线部分和圆弧部分长度之和,即
图2 钣金弯曲示意图
式中,L为零件展开总长度/mm;α为弯曲中心角/(°);L1和L2分别为零件弯曲部分起点和终点以外的直端长度/mm。
按照上面的公式,就能算出的折弯展开长度尺寸,可以看出,只要确定了参数K,即可计算出L,参数K则取决于钣金厚度t和内弯曲角r的大小。它们之间存在对应关系,一般r/t分别为0.1,0.25,0.5,1,2,3,4,5,≥6时,K因子对应为0.23,0.31,0.37,0.41,0.45,0.46,0.47,0.48,0.5,-般零件的加工,r/t数值都在1附近,根据上述对应关系中K因子计算的钣金折弯展开长度还是很准确的。对于r/t≥6的情况,钣金折弯时板料基本不会再发生变形,那么中性层也就等于中心层了,K因子也相应地变成了0.5,计算也相对容易很多,影响的就是折弯过程中的回弹问题,这种繁琐的计算最适合计算机来完成,随后出现的各种三维软件如AutoCAD,SolidWorks,NX,Pro/E,Catia等也引入了钣金模块,而K因子就成为了这些软件的参数,合理选择K因子大大降低了工艺设计过程中的工作量。
4.1 R=0,折弯角θ=90°(T<1.2,不含1.2mm)
L=(A-T)+(B-T)+K
=A+B-2T+0.4T
上式中取:λ=T/4
K=λ/2
=T/4π/2
=0.4T
4.2 R=0, θ=90° (T≥1.2,含1.2mm)
L=(A-T)+(B-T)+K
=A+B-2T+0.5T
上式中取:λ=T/3
K=λπ/2
=T/3π/2
=0.5T
4.3 R≠0 θ=90°
L=(A-T-R)+(B-T-R)+(R+λ)π/2
当R ≥5T时 λ=T/2
1T≤ R <5T λ=T/3
0 < R (实际展开时除使用尺寸计算方法外,也可在确定中性层位置后,通过偏移再实际测量长度的方法.以下相同) 4.4 R=0 θ≠90° λ=T/3 L=[A-Ttan(a/2)]+[B -Ttan(a/2)]+T/3a (a单位为rad,以下相同) 4.5 R≠0 θ≠90° L=[A-(T+R) tan(a/2)]+[B -(T+R)tan(a/2)]+(R+λ)a 当R ≥5T时 λ=T/2 1T≤ R <5T λ=T/3 0 < R 4.6 Z折1. 计算方法请示上级,以下几点原则仅供参考: (1)当C≥5时,一般分两次成型,按两个90°折弯计算.(要考虑到折弯冲子的强度) L=A-T+C+B+2K (2)当3T L=A-T+C+B+K (3)当C≤3T时<一次成型>: L=A-T+C+B+K/2 4.7 Z折2. C≤3T时<一次成型>: L=A-T+C+B+D+K 4.8 抽芽 抽芽孔尺寸计算原理为体积不变原理,即抽孔前后材料体积不变;ABCD四边形面积=GFEA所围成的面积. 一般抽孔高度不深取H=3P(P为螺纹距离),R=EF见图 ∵ TAB=(H -EF)EF+π(EF)2/4 ∴ AB={HEF+(π/4-1)EF2}/T ∴预冲孔孔径=D – 2AB T≥0.8时,取EF=60%T. 在料厚T<0.8时,EF的取值请示上级. 4.9 方形抽孔 方形抽孔,当抽孔高度较高时(H>Hmax),直边部展开与弯曲一致, 圆角处展开按保留抽高为H=Hmax的大小套弯曲公式展开,连接处用45度线及圆角均匀过渡, 当抽孔高度不高时(H≤Hmax)直边部展开与弯曲一致,圆角处展开保留与直边一样的偏移值. 以下Hmax取值原则供参考. 当R≥4MM时: 材料厚度T=1.2~1.4取Hmax =4T 材料厚度T=0.8~1.0取Hmax =5T 材料厚度T=0.7~0.8取Hmax =6T 材料厚度T≤0.6取Hmax =8T 当R<4MM时,请示上级. 4.10压缩抽形1 (Rd≤1.5T) 原则:直边部分按弯曲展开,圆角部分按拉伸展开,然后用三点切圆(PA-P-PB)的方式作一段与两直边和直径为D的圆相切的圆弧. 当Rd≤1.5T时,求D值计算公式如下: D/2=[(r+T/3)2+2(r+T/3)(h +T/3)]1/2 4.11压缩抽形2 (Rd>1.5T) 原则:直边部分按弯曲展开,圆角部分按拉伸展开,然后用三点切圆(PA-P-PB)的方式作一段与两直边和直径为D的圆相切的圆弧. 当Rd>1.5T时: l按相应折弯公式计算. D/2={(r+T/3)2 +2(r+T/3)(h+T/3) -0.86(Rd-2T/3)[(r+T/3) +0.16(Rd-2T/3)]}1/2 4.12卷圆压平 图(a): 展开长度 L=A+B-0.4T 图(b): 压线位置尺寸 A-0.2T 图(c): 90°折弯处尺寸为A+0.2T 图(d): 卷圆压平后的产品形状 4.13侧冲压平 图(a): 展开长度 L=A+B-0.4T 图(b): 压线位置尺寸 A-0.2T 图(c): 90°折弯处尺寸为A+1.0T 图(d): 侧冲压平后的产品形状 4.14 综合计算如图: L=料内+料内+补偿量 =A+B+C+D +中性层弧长(AA+BB+CC) (中性层弧长均按 “中性层到板料内侧距离λ=T/3”来计算) 两种情况 一, R角相对壁厚很小的情况下 按照折弯扣除算 比如1个厚度扣除1.75(每个公司的一般根据具体经验定) 2个厚度扣除3.5等 二,R角很大时,以中位线(即内外两条线的中心线)作为展开尺寸 看你要求高不高了,0.5内没问题就直接每折减2个板厚,要求高点就用折弯扣除最简单了,具体值一般公司都有的,没有的话叫折弯用各板厚试出来,需要我也可把我的发给你,只是每个公司的不一样,因为选择V槽不一样也有影响。 计算方式分为两种情况,具体分析如下: 1. R角相对壁厚很小的情况下 按照折弯扣除算 比如1个厚度扣除1.75(每个公司的一般根据具体经验定) 2个厚度扣除3.5等。 2. R角很大时,以中位线(即内外两条线的中心线)作为展开尺寸。 K因子计算方法: K因子是指钣金内侧边到中性层距离和钣金厚度的比值,通常板料在弯曲过程中通常外层会受到拉应力而伸长,内层则受到压应力而缩短,在内层和外层之间有一长度保持不变的纤维层,称为中性层。根据中性层的定义,弯曲件的坯料长度应等于中性层的展开长度,由于弯曲时坯料的体积保持不变,所以在变形较大时,中性层会发生内移,这也就是不能仅仅用截面中性层计算展开长度的原因。如中性层位置以p表示(见图1),则可以表示为 式中,r为零件的内弯曲半径/mm;t为材料厚度/mm;K为中性层位移系数。 图1 中性层的位置 钣金弯曲示意图如图2所示。按中性层展开的原理,坯料总长度应等于弯曲件中性层直线部分和圆弧部分长度之和,即 图2 钣金弯曲示意图 式中,L为零件展开总长度/mm;α为弯曲中心角/(°);L1和L2分别为零件弯曲部分起点和终点以外的直端长度/mm。 按照上面的公式,就能算出的折弯展开长度尺寸,可以看出,只要确定了参数K,即可计算出L,参数K则取决于钣金厚度t和内弯曲角r的大小。它们之间存在对应关系,一般r/t分别为0.1,0.25,0.5,1,2,3,4,5,≥6时,K因子对应为0.23,0.31,0.37,0.41,0.45,0.46,0.47,0.48,0.5,-般零件的加工,r/t数值都在1附近,根据上述对应关系中K因子计算的钣金折弯展开长度还是很准确的。对于r/t≥6的情况,钣金折弯时板料基本不会再发生变形,那么中性层也就等于中心层了,K因子也相应地变成了0.5,计算也相对容易很多,影响的就是折弯过程中的回弹问题,这种繁琐的计算最适合计算机来完成,随后出现的各种三维软件如AutoCAD,SolidWorks,NX,Pro/E,Catia等也引入了钣金模块,而K因子就成为了这些软件的参数,合理选择K因子大大降低了工艺设计过程中的工作量。 分的长度总和。钢板折弯处展开尺寸的计算公式 为:L=Tap/180°=TTa(R+KT)/180°(1)。 当a=90°时:L90=Tt(R+KT)/2(2)。 这个你用软件做。solidworks就可以了 里面设计到折弯系数的很麻烦,但是一般的情况不用太可以手工算的 两个边长之和加上(3.14/2R-2R) 因为金属有延展性 所以实际的结果比这个数要小一点的。 只能粗略计算。 Q235B材料的话一般是用材料厚度的1.75至2倍,要求不高的话就用2倍计算,要求高的话那就要看下模大小,还有材料的拉申度的,这个就要在实际工作中去试了,不同批次的材料都不一样的,有时就是同一张钢板上剪下来的也会不一样。比如我做过一批出口产品,414的材料4.75mm,在折四次的情况下公要在50丝之内,我用的是1.85倍,下模36,供参考。 看要看什么材料,厚度不一样韧性不一样,就像缠簧机的模具,不同的钢丝模具是不一样的。 折弯,就是把你裁剪后的铁板根据尺寸要求,加工成合格的产品,一般指配件。属于钣金加工工艺的一种。通俗的说,就是把铁板弯成一定的角度。折弯尺寸,每道弯用板厚乘以2减0.5.如:一件直弯工件,板厚3MM两边等长15MM,那么它的下料尺寸应该:(150+150)-3X2=294MM 有误,应该在0.5MM左右,如果精加工的话,建议你找点钣金开料的资料参考一下,我所些的是我平时工作中一点经验。 楼上所说的N,应该X2.不多就这样吧 在钣金折弯后,展开尺寸的计算需要考虑以下因素: 弯角大小:弯角的大小取决于折弯机的设定和材料的厚度,通常会在设计图纸中给出。 弯曲线位置:展开尺寸的计算还需要考虑弯曲线的位置,这取决于折弯机上夹住工件的位置和材料的厚度。 弯曲线形状:弯曲线的形状也需要考虑,通常折弯机上的上下模具和工件的压力都会对弯曲线的形状产生影响。 根据上述因素,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出钣金折弯后的展开尺寸: 展开长度 = 材料长度 + 弯角大小 × 弯曲线长度系数 × π/180 展开宽度 = 材料宽度 + 弯角大小 × 弯曲线长度系数 × π/180 其中,弯曲线长度系数通常是0.5,表示弯曲线的长度为弯角的一半。需要注意的是,这个公式仅适用于单次折弯的情况,如果存在多次折弯,需要将每次折弯后的展开尺寸相加。 1.0-1.6 1.2-2 1.5 -2.5 2 -3.2 2.5- 4.1 3.0-5.0 非90度就 比较难公式好像还没有 不 过有软件 的哦 135度一般是 一个板厚 499068686本人QQ 折弯系数和折弯内R角,V槽,材料有关系,不同的R角,V槽,材料都会改变折弯的系数。你可以自己一个一个试出来在做个表格比较标准。试的方法很简单,拿个长度一定的料,折弯后,把两边包料厚的尺寸相加再减去两个料厚(就是所谓的内寸,但不好量),再用原来的长度减去后面得出来的值就是折弯系数了。一般同一种材料,固定用5倍料厚的V槽,同一种R角,它的的系数是一样的(与料厚无关)。 L=A+B-1.65T钣金折弯后展开尺寸如何计算?
折弯件如何计算展开尺寸
各位兄弟姐妹,请问一下折弯师傅在折弯时简易的钣金展开尺寸计算公式是什么?谢谢了!
钣金折弯是怎么一回事?折弯尺寸什么算
钣金折弯后展开尺寸如何计算?
钣金90°折弯展开尺寸怎么算 ?有实例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