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长征”的资料 200字
③工农主力从长江以南各革命根据地向陕甘革命根据地会合的战略转移。1934年10月,主力离开革命根据地开始长征。同年11月和次年4月,在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红二十五军和川陕革命根据地的红四方面军分别离开原有根据地开始长征。1935年11月,在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红二、六军团也离开根据地开始长征。1936年6月,第二、六军团组成第二方面军。同年10月,、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合,结束了长征。其中红一方面军长征历时一年,转战十一个省,最远行程约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胜利表明和工农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
长征的主要内容200字 长征内容概述50字
长征的主要内容200字 长征内容概述50字
1936年,红四方面军第3次过草地时,妇部李金莲就要生了,草地一望无垠,妇女部的只好在距离大部队行军道旁不远的地方围成一个圈,李金莲就在这个圈中生下了孩子。
孩子生下后,大家你扯一块衣襟、他凑一块布,勉强把孩子包裹起来,走出了草地。
在甘肃峨州时,部主任傅钟代表组织劝李金莲:“环境带小孩很不方便。为了行军、作战,组织上希望你把孩子送给老吧。”
李金莲作为一个年轻的母亲,经过了多么大的痛苦,才生下孩子,面对自己的亲骨肉,她如何能舍得把他送人。
但作为一名战士,她别无选择,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只好含泪把孩子送给当地的老乡。
孩子是父母的心头肉,把心头肉舍掉的那种痛,比流血割肉更要疼上百倍!
长征故事梗概!速度,200字
工农主力从长江以南各革命根据地向陕甘革命根据地会合的战略转移。1934年10月,主力离开革命根据地开始长征。同年11月和次年4月,在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红二十五军和川陕革命根据地的红四方面军分别离开原有根据地开始长征。1935年11月,在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红二、六军团也离开根据地开始长征。1936年6月,第二、六军团组成第二方面军。同年10月,、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合,结束了长征。其中红一方面军长征历时一年,转战十一个省,最远行程约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胜利表明和工农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
两万五千里长征
在湘鄂川黔根据地的二、六军团,于1935年11月从湖南桑植出发,转战湖南、贵州、云南三省,击溃军的拦截,渡过金沙江,经西康、四川,于1936年6月底至甘孜,与张国焘率领的南下受挫的红四方面军会师。二、六军团合组为二方面军。7月,二、四方面军共同北上,在红一方面军接应下,10月先后在甘肃省会宁县城和静宁县将台堡与红一方面军会师,至此,长征结束。
长征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同志率领从1934年开始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在土地革命时期,主力从长江南北各苏区向陕甘宁边区进行战略转移。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未能打败军第五次围剿,被追退出苏区,进行长征。
腾越五岭、疾跨乌蒙、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喜踏岷山雪。表现了的战士不畏艰险、藐视一切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乌蒙山回旋战
乌蒙山区位于贵州西北和云南东北地区,这里群山起伏,谷深山陡,道路崎岖,人烟稀少。1936年2月底,红二、六军团进入乌蒙山区时,正值阴雨季节,寒风瑟瑟,道路泥泞,更增加了行军的困难。
此时,以顾祝同为总指挥的“追剿”部队纷纷涌来,以10个师的兵力尾追和侧击。3月4日,西行至妈姑地域,原定向南进入南北盘江地区,但由于敌人重兵围堵,等红二、六军团果断决定,部队向奎香、彝良速进。的这一行动,造成了敌人的错觉,认为意图是从盐津北渡金沙江,急忙赶往沿江拦阻。3月8日,为了打击敌人,两个师折道50里设伏,痛歼敌两个先头连。敌人急忙收缩部队,构筑工事,就地设防。乘机迅速撤出战场,返回奎香地区。随后,挥师镇雄,进入的崇山峻岭之中。
转入条件恶劣的大山之中后,顾祝同狂妄地认为,已疲惫不堪,走投无路,妄想乘此机会,将歼灭于大山之中。他急令各纵队向镇雄疾进,并切断了去往安顺的道路。为了打开南进之路,12日,在镇雄的得章坝设伏,歼万耀煌纵队200余人,敌师长险些被活捉。但由于敌人3个纵队迅速增援,封锁了主要的路口,被围困在纵横30里的狭小区域内。在这紧要关头,等经过仔细侦察,决定采取疑兵战术,布置草人于阵地前,并在树丛中插红旗,让敌人认为主力还在这一带。然后,果断从敌郭汝栋、樊崧甫两纵队之间穿插出去,绕到敌人纵队外侧,第三次进入奎香地区。突围两天后,敌人占领红二、六军团留下的阵地,才知道中了空城计。
突出重围后,红二、六军团立即挥戈南下,3月23日,在宣威以北的来宾铺地区击退滇军两个旅的阻击。28日,进占黔的盘县县城。至此,乌蒙山回旋战胜利结束。3个方面军会师之后,与红二、四方面军部分人见面时,曾十分高兴地说:“二、六军团在乌蒙山打转转,不要说敌人,连我们也被你们转昏了头。硬是转出来了嘛!”(孙兆利、宋晨)
长征
: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主力为摆脱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退出根据地,进行长征。
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700多座县城,牺牲了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余人,共击溃军数百个团,其间共经过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红一方面军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万里长征的胜利结束。
扩展资料长征评价
工农的长征是一部伟大的革命英雄主义史诗。它向全和全世界宣告,及其的,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长征,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长征精神,是人和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体现。长征精神为革命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
参考资料:
你好亲,土地革命时期,工农主力撤离长江南北各苏区,转战两年,到达陕甘苏区的战略转移行动。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主力为摆脱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退出根据地,进行长征。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700多座县城,牺牲了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余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共击溃军数百个团,期间共经过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红一方面军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与陕北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万里长征的胜利结束【摘要】
长征,指工农主力从长江以南各革命根据地向陕甘革命根据地会合的战略转移。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主力为摆脱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退出根据地,进行长征。
主力从闽西赣南出发开始长征,同年11月和次年4月,在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红二十五军和川陕革命根据地的红四方面军分别开始长征。
1935年11月,在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红二、六军团也离开根据地开始长征。
1936年6月,第二、六军团组成第二方面军。同年10月,、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合,结束了长征。其中红一方面军长征历时两年,转战十一个省,最远行程约二万五千里。
长征的路线:瑞金→突破敌四道防线→强渡乌江→占领遵义→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陕北吴起会师(1935年10月)→甘肃会宁会师(1936年10月),宣告长征的胜利结束。
扩展资料
1935年2月23日,总部在《告黔北工农劳苦群众书》中,次把的战略转移称为“长征”。5月,在《工农布告》中盛赞“万里长征,所向势如破竹”,从而次提出“万里长征”的概念。
工农长征的胜利,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在两年中,长征转战十四个省,历经曲折,战胜了重重艰难险阻,保存和锻炼了革命的基干力量,将革命的大本营转移到了西北,为开展抗日和发展革命事业创造了条件。
当年长征胜利到达陕北之后,同志曾就长征总结:“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而告终”。
说:“长征是英勇革命的壮丽史诗。”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土地革命时期,工农主力撤离长江南北各苏区,转战两年,到达陕甘苏区的战略转移行动。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主力为摆脱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退出根据地,进行长征。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700多座县城,牺牲了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余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共击溃军数百个团,其间共经过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红一方面军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胜利会师。
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万里长征的胜利结束。
扩展资料:
支是(后改称红一方面军),于1934年10月10日由福建的长汀等地出发,1935年10月19日到达陕西的吴起镇(今吴起县),行程达二万五千里;
第二支是红二十五军(后编入红一方面军),于1934年11月16日由河南罗山何家冲出发,1935年9月15日到达陕西延川永坪镇,同陕甘会师,合编为红十五军团,行程近万里,最早到达陕北的一支 。
第三支是红四方面军,于1935年5月初放弃川陕苏区,由彰明、中坝、青川、平武等地出发,向岷江地区西进,1936年10月9日到达甘肃会宁,与红一方面军会师,行程一万余里;
第四支是红二、红六军团(后同红一方面军第三十二军合编为红二方面军),于1935年11月19日由湖南桑植刘家坪等地出发,1936年10月22日到达会宁以东的将台堡,同红一方面军会师,行程两万余里。
参考资料来源于:
1934年至1936年,工农以血肉之躯谱写了人类历史上无与伦比的英雄史诗:二万五千里长征。长征是人类史上的奇迹,特有的魅力使它就像一部最完美的神话,突破时代和国界,在世界上广为传扬。工农的长征是一部、雄伟壮丽的史诗。我们希望通过本专题的制作能让大家了解一些长征的;理解和认识长征。同时给大家一些启迪,在以后的生活中能正确的面对挫折和失败。
扩展资料:
土地革命时期,工农主力撤离长江南北各苏区,转战两年,到达陕甘苏区的战略转移行动。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主力为摆脱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退出根据地,进行长征。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700多座县城,牺牲了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余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共击溃军数百个团,其间共经过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红一方面军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万里长征的胜利结束。
参考资料:
工农主力从长江以南各革命根据地向陕甘革命根据地会合的战略转移。1934年10月,主力离开革命根据地开始长征。同年11月和次年4月,在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红二十五军和川陕革命根据地的红四方面军分别离开原有根据地开始长征。1935年11月,在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红二、六军团也离开根据地开始长征。1936年6月,第二、六军团组成第二方面军。同年10月,、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合,结束了长征。其中红一方面军长征历时一年,转战十一个省,最远行程约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胜利表明和工农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
1933年9月至1934年夏,革命根据地的第五次反“围剿”作战,在中革军委博古等人实行军事冒险主义、军事保守主义的战略指导下,屡战失利,苏区日益缩小,形势日趋。
1934年10月10日夜间,和总部悄然从瑞金出发,率领红一、三、五、八、九军团连同后方机关共8.6万余人进行战略转移,向湘西进发,开始了悲壮的、前途未卜的漫漫征程。
1934年至1936年,工农以血肉之躯谱写了人类历史上无与伦比的英雄史诗:二万五千里长征。它那传奇式的牺牲和坚韧不拔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始终是革命和建设赖以成功的基础,它激励着一个有12亿人口的朝着一个无人能够预言的未来前进。工农的长征是举世无双的壮举,它像一条永远铭刻在地球上的红飘带,成为人类坚定无畏的象征。
从1934年10月16日在江西渡过于都河,直至1936年10月三大主力胜利会师,工农从江西到陕北,历时两年整,行程上万里,其间经过无数次激烈的战斗。几乎平均每天就有一次遭遇战,路上行军一共368天,余下来的100天大多都在战斗中渡过。据美国记者斯诺统计:一共爬过了18条山脉,其中5条终年冰雪覆盖;渡过24条河流;经过12个省份;占领过62座城市;突破10个地方军阀组织的包围,此外还打败或躲过追击的军。平均每天行军71华里,一支大军及它的辎重要在一个地球上最险峻的地带保持这样的平均速度,可说近乎奇迹。
长征一开始就遇到了最残酷的一仗自1930年冬到1933年夏,在江西连续发动四次对苏区的"围剿",均告失败。他接受了过去的教训,改弦更张,放弃了长驱直入的作战方式,调整部署,采取"稳扎狠打,步步为营,修碉筑路,逐步推进"的办法,企图构成包围圈,断绝苏区物资来源,迫使进行阵地战来比力量拼消耗。对来说,屡战屡败的这点伎俩其实算不了什么。只可惜此时已失去了以为首的正确,被王明等"左"倾机会主义者所把持,最终被逼上了远征的道路。1933年9月下旬,调集了100万和200余架飞机,对各根据地发动了第五次"围剿"。他任命顾祝同为北路军总司令,以陈诚为北路军前敌总指挥,率领第三、第六两路军由北向南进攻苏区;同时以重金收买陈济棠为南路军总司令,出兵两个军封锁江西、广东边境。以所谓围攻、文化围攻、经济围攻、交通围攻,配合近百万兵力的军事围攻。由于受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的影响,放弃了最拿手的机动灵活的战术,与敌人打阵地战,只能局促回旋于堡垒之间,造成被动之势。而依靠兵力优势,五里一推,十里一进,给苏区增加了不少的困难。陈诚、薛岳部逐渐占领了广昌、兴国等地,迫使退至白水、头陂构筑工事。看到采取打正规战和他拼火力,越发起劲了。他又调来重炮兵到江西配合他的10个纵队近30个师兵力加紧进攻,9月底,又攻占了宁都等地,遭受了重大损失。1934年10月中旬,主力第1、3、5、8、9军团,连同后方机关共86000余人分别从福建长汀、宁化和江西瑞金、于都等地被迫开始突围长征。其中1军团19880人,3军团17805人,5军团12168人,8军团10922人,9军团11538人。此外,还有两个纵队:军委纵队4695人,纵队9853人。经过20多天的作战,先后突破了敌人的三道封锁线。这时已判明西进的企图,于11月20日任命湖南军阀何键为“追剿”军总司令,指挥25个师的兵力,分五路追剿,同时令贵州“剿共”总指挥王家烈派出主力部队到湘黔边界堵截,企图将“歼灭于湘江、漓水以东地区”,并手谕前线各部队:“力求全歼,毋容匪寇再度生根”。长征一开始就遇到了长征中最残酷的一仗:湘江战役。
: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主力为摆脱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退出根据地,进行长征。
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700多座县城,牺牲了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余人,共击溃军数百个团,其间共经过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红一方面军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万里长征的胜利结束。
扩展资料
长征评价
工农的长征是一部伟大的革命英雄主义史诗。它向全和全世界宣告,及其的,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长征,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长征精神,是人和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体现。长征精神为革命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
土地革命时期,工农主力撤离长江南北各苏区,转战两年,到达陕甘苏区的战略转移行动。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主力为摆脱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退出根据地,进行长征。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700多座县城,牺牲了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余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共击溃军数百个团,其间共经过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红一方面军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胜利会师。
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万里长征的胜利结束。
扩展资料:
支是(后改称红一方面军),于1934年10月10日由福建的长汀等地出发,1935年10月19日到达陕西的吴起镇(今吴起县),行程达二万五千里;
第二支是红二十五军(后编入红一方面军),于1934年11月16日由河南罗山何家冲出发,1935年9月15日到达陕西延川永坪镇,同陕甘会师,合编为红十五军团,行程近万里,最早到达陕北的一支 。
第三支是红四方面军,于1935年5月初放弃川陕苏区,由彰明、中坝、青川、平武等地出发,向岷江地区西进,1936年10月9日到达甘肃会宁,与红一方面军会师,行程一万余里;
第四支是红二、红六军团(后同红一方面军第三十二军合编为红二方面军),于1935年11月19日由湖南桑植刘家坪等地出发,1936年10月22日到达会宁以东的将台堡,同红一方面军会师,行程两万余里。
参考资料来源于:百度百科 长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