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忌讽齐王纳谏翻译文言文
邹忌讽齐王纳谏翻译文言文如下:
邹忌讽齐王的译文 邹忌讽齐王的译文是什么
邹忌讽齐王的译文 邹忌讽齐王的译文是什么
邹忌身高八尺多,并且外形容貌光艳美丽。早晨穿戴好衣帽,照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与城北徐公相比,哪一个美?”他的妻子说:“您非常美,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
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会比徐公美),就又问他的妾说:“我与徐公相比,哪一个美?”妾说:“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第二天,有客人从外边来,(邹忌)同他坐着谈话,问客人说:“我和徐公相比哪一个美?”客人说:“徐公不如您美。”
第二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端详他,自己认为不如(徐公美);照镜子看看自己,又远远不如(徐公美)。(他)晚上睡觉时想这件事,说:“我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妾认为我美,是害怕我;客人认为我美,是想对我有求。”
于是(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有求于我,(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如今齐国的疆土方圆千里,有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侍妾和身边的近侍没有谁不偏爱大王,朝中的大臣没有谁不害怕大王,全国范围内没有谁不对大王有所求。由此看来,大王所受的蒙蔽太了。”
齐威王说:“好。”于是下了命令:“所有大臣、官吏、能够当面指责寡人的过错的,(可以)得到上等奖赏;上书劝谏寡人的,(可以)得到中等奖赏;能够在公共场所指责讥刺(寡人的)过失,使寡人听到的,(可以)得到下等奖赏。”命令刚下达,群臣都来进谏,宫门口、庭院内像集市(一样)。
几个月以后,不时(有人)偶然进谏;满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谏,也没什么可说的了。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来朝见。这就是所说的在朝廷上取得胜利。
作品:
《邹忌讽齐王纳谏》出自《战国策·齐策一》,作者刘向是西汉时期的人。本文讲述了战国时期齐国谋士邹忌劝说君主纳谏,使之广开言路,改良的故事。
邹忌从家庭亲友间的微妙关系领悟到上的一番大道理,因而讽谏(劝说)齐王,说明国君必须广开言路,虚心纳谏。邹忌现身说法,类比真切,言幽默,形象生动。
文章叙述简洁,层次分明。塑造了邹忌这样有自知之明,善于思考,勇于进谏的贤士形象。又表现了齐威王知错能改,从谏如流的明君形象,和革除弊端,改良的迫切愿望和巨大决心。告诉读者:居上位者只有广开言路,采纳群言,虚心接受批评意见并积极加以改正才有可能成功。
皱讥讽齐王纳谏原文与翻译
《邹忌讽齐王纳谏》原文与翻译如下:
原文: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翻译:于是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丽。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惧怕我,我的客人对我有所求,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丽。如今的齐国,土地方圆千里,有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姬妾和身边的近臣,没有不偏爱大王的,朝廷中的大臣,没有不惧怕大王的。由此看来,大王受蒙蔽一定很厉害了。
《邹忌讽齐王纳谏》赏析
文章以孰美的问答开篇,继写邹忌暮寝自思,寻找妻、妾、客人赞美自己的原因,并因小悟大,将生活小事与国大事有机地联系起来。由自己的敝,用类比推理的方法婉讽王之敝甚,充分显示了邹忌巧妙的讽谏艺术与娴熟的从政谋略。
邹忌正是以自身的生活体悟,委婉地劝谏齐威王广开言路,改革弊政,整顿吏治,从而收到很好的效果。文章的主题思想是明确的,即要求统治者能听取不同意见,而一个人之所以能听取不同意见,又在于他有自知之明,这是文章的重点。
以上内容参考:
邹忌讽齐王纳谏的译文是什么?
一、文言虚词
1、而:却,连词。
2、乃:于是,副词。
3、也:语气词,用在句中表示停顿,以舒缓语气。
4、之:音节助词。
二、文言实词
1、蔽:蒙蔽,这里指受蒙蔽。
2、方:方圆纵横。
3、修:长,这里指身高。
4、寝:躺,卧。
5、地:土地,疆域。
6、美:“以……为美”、“认为……美”,形容词意动用法。
7、闻:使……听到,使动用法。
8、孰:通“熟”,仔细。
9、讽:指下级对上级以委婉曲折的言语进行规劝。
10、纳谏:接受规劝。纳,接受,接纳。
11、八尺:战国时一尺约合今天的七寸左右。
12、及:比得上。
13、受:给予,付予。
14、期(jī)年:满一年。期:满。
《邹忌讽齐王纳谏》原文
作者:《战国策》
朝代:先秦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
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原文译文
邹忌身高八尺多,而且身材容貌光艳美丽。
有一天早晨他穿戴好衣帽,照着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与城北的徐公相比,谁更美丽呢?”他的妻子说:“您美极了,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会比徐公美丽,于是又问他的小妾说:“我和徐公相比,谁更美丽?”妾说:“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
第二天,有客人从外面来拜访,邹忌和他坐着谈话。邹忌问客人道:“我和徐公相比,谁更美丽?”客人说:“徐公不如您美丽啊。”
又过了一天,徐公前来拜访,邹忌仔细地端详他,自己觉得不如他美丽;再照着镜子看看自己,更觉得远远比不上人家。
晚上,他躺在床上想这件事,说:“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我的小妾认为我美,是惧怕我;客人认为我美,是想要有求于我。”
于是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丽。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惧怕我,我的客人对我有所求,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丽。如今的齐国,土地方圆千里,有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姬妾和身边的近臣,没有不偏爱大王的;朝廷中的大臣,没有不惧怕大王的;国内的,没有不对大王有所求的:由此看来,大王受蒙蔽一定很厉害了。”
齐威王说:“说得真好。”于是下了一道命令:“所有的大臣、官吏、,能够当面批评我的过错的,可得上等奖赏;能够上书劝谏我的,得中等奖赏;能够在众人集聚的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并能传到我耳朵里的,得下等奖赏。”
政令刚一下达,所有大臣都来进言规劝,宫门庭院就像集市一样喧闹。几个月以后,有时偶尔还有人进谏。一年以后,即使想进言,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来朝见齐王。这就是所说的在朝廷之中不战自胜。
扩展资料:
文言虚词包括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常见文言虚词20个。(文言文中)一般不作句子成分,不表示实在的意义的词,主要的作用是组合语言单位。
而:
1、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
2、表示并列关系、递进关系、承接关系、转折关系、设关系、修饰关系、因果关系等。
何:
1、疑问代词。
2、副词。
3、复音虚词“何如”“何以”。
乎:
1、语气助词。
2、介词,相当于“于”。
3、可作词尾。
乃:
1、副词。
2、代词,只用作第二人称,常作定语,译为“你的;也作主语,译为“你”,不能作宾语。
3、在判断句中,起确认作用,可译为“是”“就是”等。
其:
1、代词。
2、副词,放在句首或句中,表示测度、反诘、婉商、期望等语气,常和放在句末的语气助词配合.
3、连词,作连词用时,通常放在句首,表设,可译为“如果”;表选择,可译为“还是”。
且:
1、连词。
2、副词。相当于“将”“将要”,“暂且”“姑且”。
然:
1、连词。主要表示转折,可译为“可是”“但是”。
2、代词。相当于口语中“这样”“如此”。
3、助词。
若:
1、代词。
2、连词。
3、与“夫”“至”结合,组成“若夫”等放在一段或另一层意思的开头,表示他转。
所:
1、用作助词。
2、在有些句子中,“为”和“所”呼应,组成“为……所……”的格式,表示被动。
3、复音虚词“所以”。用法主要有两种:一种表示原因,一种表示手段和目的。
为:
1、动词。
2、介词。
3、语气词:位于句尾,表疑问、感叹、反诘,可译为“呢”。
焉:
1、语气助词。
2、代词。相当于“之”。
3、疑问代词。译为“什么”、“哪里”等。
4、兼词。相当于“于是”等。
也:
1、语气助词,经常用在句末,表示各种语气。
以:
1、介词。
2、用作连词。用法和“而”有较多的相同点,只是不能用于转折关系。
3、复音虚词“以是”“是以”,相当于“因此”,引出事理发展或推断的结果。
矣:
1、语气助词。
因:
1、用作介词。介绍动作、行为发生的原因、依据、方式。
2、用作连词。表示顺接上文,可译为“于是”、“便”。
于:
1、介词,总是跟名词、代词或短语结合,构成介宾短语去修饰动词、形容词,表示多种组合关系。
与:
1、作连词。
2、助词。
3.“孰与”连用,用来比较两个人的高下、优劣或两件事的得失、好坏。
则:
1、用作连词,可表示多种关系。
2、副词。用在判断句中,起强调和确认作用,可译作“是”“就是”。
之:
1、用作代词。
2、用作助词,也。
3、用作动词。
者:
1、助词,主要有两种用法。一种是附在别的词或短语之后,组成名词性短语。另一种用法是放在一个词或一组词后边,起提顿作用,先用“……者”提出在说明的事物,稍微停顿一下,然后说明或论断。
参考资料来源:
邹忌讽齐王纳谏原文及翻译
《邹忌讽齐王纳谏》原文如下: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
译文:邹忌身高八尺多,而且身材容貌光艳美丽。有一天早晨他穿戴好衣帽,照着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与城北的徐公相比,谁更美丽呢。他的妻子说:您美极了,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会比徐公美丽,于是又问他的小妾说:我和徐公相比,谁更美丽,妾说: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
其他内容翻译
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译文:第二天有客人从外面来拜访,邹忌和他坐着谈话。邹忌问客人道:我和徐公相比,谁更美丽。客人说:徐公不如您美丽啊。又过了一天徐公前来拜访,仔细地端详他,自己觉得不如他美丽;再照着镜子看看自己,更觉得远远比不上人家。晚上他躺在床上想这件事,说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我的小妾认为我美,是惧怕我;客人认为我美,是想要有求于我。
以上内容参考:
周忌讽齐王纳谏原文及译文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_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曰,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译文:
邹忌身高八尺多,体形容貌美丽。有一天早上,他穿好衣服,戴上帽子,照着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跟城北的徐公谁漂亮?”他的妻子说:“您漂亮极了,徐公哪里比得上你呀!”原来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自己信不过,就又问他的妾说:“我跟徐公谁漂亮?”妾说:“徐公哪里比得上您呢!”第二天,有位客人从外边来,邹忌跟他坐着聊天,问他道:“我和徐公谁漂亮?”客人说:“徐公不如你漂亮啊。”又过了一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看他,自己认为不如他漂亮;再照着镜子看自己,更觉得相太远。晚上躺在床上反复考虑这件事,终于明白了:“我的妻子赞美我,是因为偏爱我;妾赞美我,是因为害怕我;客人赞美我,是想要向我求点什么。”
于是,邹忌上朝延去见威王,说:“我确实知道我不如徐公漂亮。可是,的我妻子偏爱我,我的妾怕我,我的客人有事想求我,都说我比徐公漂亮。如今齐国的国土方圆一千多里,城池有一百二十座,王后、王妃和左右的待从没有不偏爱大王的,朝廷上的臣子没有不害怕大王的,全国的人没有不想求得大王的(恩遇)的:由此看来,您受的蒙蔽一定非常厉害的。
”威王说:“好!”于是就下了一道命令:“各级大小官员和老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得头等奖赏;书面规劝我的,得二等奖赏;能够在公共场所评论(我的过错)让我听到的,得三等奖赏。”命令刚下达,许多大臣都来进言规劝,官门口和院子里像个闹市;几个月后,偶而才有人进言规劝;一年以后,有人即使想规劝,也没有什么说的了。
燕国、赵国、韩国、魏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来朝拜。这就是人们说的“在朝延上征服了别国。”
绉忌讽齐王纳谏原文+翻译
【原文】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
【译文】
《邹忌讽齐王纳谏》翻译
邹忌身高八尺多,形体容貌光艳美丽。一天早晨,邹忌穿戴好衣帽,照着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同城北徐公比,谁漂亮?”他的妻子说:“您漂亮极了,徐公哪里比得上您呢?” 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会比徐公漂亮,就又问他的妾:“我同徐公比,谁漂亮?”妾说:“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 第二天,有客人从外面来,邹忌同他坐着闲聊,邹忌又问他:“我同徐公比,谁漂亮?”客人说:“徐公不如您漂亮。” 又过了一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看他,自己觉得不如徐公漂亮;再照镜子看看自己,觉得自己远远不如徐公漂亮。晚上躺着想这件事,说:“我的妻子认为我漂亮,是偏爱我;妾认为我漂亮,是害怕我;客人认为我漂亮,是想有求于我。”
于是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漂亮。可是我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想有求于我,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漂亮。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妃子、近臣没有谁不偏爱您,朝中的大臣没有谁不害怕您,全国范围内的人没有谁不有求于您:由此看来,大王您受蒙蔽很深啦!”
齐威王说:“好!”就下了命令:“大小官吏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受上等奖赏;书面劝谏我的,受中等奖赏;能够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我的过失,并能传到我的耳朵里的,受下等奖赏。” 命令刚下达,许多大臣都来进谏,宫门前庭院内人多得像集市一样;几个月以后,还不时地有人偶然来进谏;满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来朝见齐王。这就是所谓在朝廷上战胜别国。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yì)丽。朝(zhāo)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bàng)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jiàn)进;期(jī)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翻译:
邹忌身高八尺多,形体容貌光艳美丽。早晨穿戴好衣帽,端详着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与城北的徐公相比,哪一个更漂亮?”他妻子说:“您比徐公漂亮的多了,徐公怎能比得上您呢?”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会比徐公美),就又问他的妾:“我与徐公相比谁更漂亮?”妾说:“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呀!”第二天,有客人从外面来拜访,邹忌同他坐着谈话,又问他:“我和徐公相比谁更漂亮?”客人说:“徐公不如您美。”又过了一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看他的形象,自己觉得不如徐公俊秀;再照镜子看看自己,更觉得自己(的美貌)远不如他的。晚上躺着想这件事,说:“我妻子说我漂亮,是因为偏爱我;我的小妾说我漂亮,是因为敬畏我;客人说我漂亮,是因为对我有所要求请求。”
邹忌于是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漂亮。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敬畏我,我的客人有求于我,他们都说我比徐公漂亮。如今齐国土地方圆千里,一百二十座城池,宫里的妃嫔和身边的侍卫,没有不偏爱您的;朝中的大臣没有一个不害怕您的;全国范围内的人没有不有求于您的。由此看来,大王您受到蒙蔽很深啦!”
齐威王说:“好!”就下了命令:“所有的大臣、官吏、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可得到上等奖赏;上书劝谏我的,可得到中等奖赏;在众人聚集的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缺点,传到我耳朵里的,可得下等奖赏。”命令刚下达,群臣都来进谏,门前、院内像集市一样人来人往;几个月以后,还偶尔有人来进谏;一年以后,即使想进谏,也没什么可说的了。
燕、赵、韩、魏等国听到这种情况,都到齐国来朝见。这就是身居朝廷,不必出兵,就战胜了敌国。
邹忌讽齐王纳谏译文翻译
【译文】
邹忌身高八尺多,神采焕发而容貌俊美。一日早晨,他穿戴打扮,看着镜子,问他的妻子:“你看我跟城北的徐公比,哪个更俊美?”他妻子说:“您俊美得很,徐公怎么能赶得上您呢?”城北的徐公,是齐国出名的美男子,邹忌不大自信,又去问他的妾:“我和徐公哪个更俊美?”妾说:“徐公哪里比得上您呢?”第二天,有位客人来家中拜访,邹忌跟他坐着闲谈,他又问:“我和徐公哪个更俊美?”客人说:“徐公比不上您。”
第二天,徐公来到邹忌家,邹忌细细打量他,自以为不及徐公美,拿起镜子来仔细端详,更觉得远不如人。晚上他躺在床上细细思量,领悟到:“我的妻子说我俊美,是因为偏爱我;侍妾说我俊美,是因为畏惧我;客人说我俊美,是因为有求于我啊!”
于是邹忌入朝参见威王,对他说:“臣确实晓得比不上徐公俊美,可是臣的妻子偏袒臣,侍妾害怕臣,客人欲有求于臣,异口同声说臣比徐公俊美。如今齐地纵横千里,有一百二十个城邑,宫中妃嫔、左右近臣,没有不偏私于大王的,朝中大臣没有不畏惧大王的,齐国上下没有不求于大王的`,可见,大王实在被蒙蔽的厉害!”齐威王称赞:“您说得对。”
于是发出诏令:“凡官民人等,能当面指责寡人过失的,受上赏;能上书劝谏寡人的,受中赏;能在大庭广众之下批评朝政,只要为寡人所闻,受下赏。”诏令刚刚颁布时,大臣们都来进谏,朝堂门庭若市。过了几个月,时不时还有谏言上奏。一年之后,人们即使想进言,也没什么可说的了。
燕、赵、韩、魏四国听到这件事,都来齐国朝见。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得胜于邻国在于自己的内政修明、正义”啊!
《邹忌讽齐王纳谏》翻译
《邹忌讽齐王纳谏》原文及翻译如下:
原文: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
翻译:邹忌身高八尺多,而且身材容貌光艳美丽。有一天早晨他穿戴好衣帽,照着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与城北的徐公相比,谁更美丽呢?他的妻子说,您美极了,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会比徐公美丽,于是又问他的小妾说我和徐公相比,谁更美丽?妾说,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
《邹忌讽齐王纳谏》赏析
文章的主题思想是明确的,即要求统治者能听取不同意见,而一个人之所以能听取不同意见,又在于他有自知之明。这是文章的重点。至于齐威王的政绩,齐国大治的情况,以及战胜于朝廷的具体经过,虽属文中应有之义,却并非作者命意的焦点所在,故仅仅一表而过。
此外,这篇文章在叙事进程中对语言和句式的安排也很见匠心。有的叙述,对话有重复有排比,有的变化就大一些,邹忌与妻、妾、客的三问三答,有详有略,有重复处,也有小小变化处。总而言之,变中有不变,不变中又小有变化。
以上内容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