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有哪些
单元
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_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生字表
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_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生字表
所 见
(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第二单元
《古诗三首》
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赠刘景文
宋·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日积月累:
秋高气爽 天高云淡 秋风习习
一叶知秋 金桂飘香 层林尽染
五谷丰登 果实累累 春华秋实
第三单元
灯不拨不亮,理不辩不明。
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
一时强弱在于力,万古胜负在于理。
第四单元
人心齐,泰山移。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第六单元
《古诗三首》
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日积月累:
早发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第七单元
采莲曲
唐·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第八单元
文言文:
司马光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日积月累
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
——《孟子》
爱人若爱其身。 ——《墨子》
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以言,深于矛戟。
——《荀 子》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有哪些课文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全部课文如下:
1、我们的民族小学
2、金色的草地
3、爬天都峰
4、槐乡的孩子
5、灰雀
6、小摄影师
7、奇怪的大石头
8、我不能失信
9、古诗两首
10、风筝
11、秋天的雨
12、听听,秋的声音
13、花钟
14、蜜蜂
15、玩出了名堂
16、找骆驼
17、孔子拜师
18、开天地
19、赵州桥
20、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21、古诗两首
22、富饶的西沙群岛
23、美丽的小兴安岭
24、,璀璨的明珠
25、矛和盾的
26、科利亚的木匣
27、陶罐和铁罐
28、狮子和鹿
29、掌声
30、一次成功的实验
31、给予树
32、好汉查理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
这里有最新2021年秋季最新版的:
2021年秋部编(统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及进度表
一、指导思想
按照《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进入第二学段的课程目标要求,使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与实际,着重培养他们的语文实践能力,要以学生为主体,探索“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打造开放而有活力的高效语文课堂。在教学中,落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的要求,实现由“数量”到“质量”的转变。
为了更好地完成2021-2022学年学期的教学目标,特制订本学期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
二、班级学情分析
这学期我所任教的三年级1班,共有学生43人,其中,男生22人,女生21人。经过小学学段的学习,孩子们已经基本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大多数孩子的书写规范、端正;能够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由于前期有方,孩子们都纷纷喜欢上了阅读,能阅读简单的课外读物;在口语交际方面,能认真倾听别人讲话,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讲述简短的故事和见闻,对周围的事物有好奇心,乐于观察大自然,能把看到的、想到的写下来,语句较连贯。与此同时,孩子们还经常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古典诗词、格言警句等。
进入三年级后,孩子要在识字方面突破识记的难关。一方面,孩子们记字的速度加快了;另一方面,由于识字量加大,会出现同音字混淆等现象,需要加强练习。
防止“生字回生”是本学期的重点,在本学期的识字教学中要加强已认识汉字的复现巩固。同时,要加强朗读练习,通过集体读、分组读、领读、男女学生对读、配乐朗诵、分角色朗读等多种形式,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并学生将自己当作课文中的人物去感受、体验、思考,去领会作者所要传达的感情,进而通过自己的阅读感悟语文的韵味和魅力。同时,进一步加强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等各方面的能力和水平,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三、教材分析
(一)教材结构
2021年秋期部编(统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材按照单元主题进行组织编排,共编排八个单元,每单元一个主题,依次是:“美妙的生活”“金色的秋天”“奇妙的童话”“猜测与推想”“发现身边的美”“壮丽的祖国山河”“大自然的礼物”“美好的品质”,每个单元的主题人文内涵丰富,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蕴涵教育价值。全册共有课文27篇,其中精读课文20篇,略读课文7篇。
教材每个单元包括导语、课文和语文园地三大部分。但第五单元没有安排语文园地。单元、第四单元、第七单元和第八单元各安排了一次口语交际。分别是“我的暑生活”“名字里的故事”“身边的小事”和“请教”。
教材的末尾附录部分安排有“识字表”“写字表”和“词语表”,以供复习、检测之用。其中,“识字表”是要求认识的字,个;“写字表”是要求会写的字,个;“词语表”以每课一组的形式呈现。
(二)教材的主要特点
本册教材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识字与写字的形式多样,课文内容丰富,体裁多样,富有童趣,语言规范,浅显易懂,插图精美,在编排上便于对学生进行朗读、背诵、复述、口语交际等训练。
……
完整word打印版,请见百度文库:
码字不易,如有帮助,请予采纳。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有哪些课文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全部课文如下:
1、我们的民族小学
2、金色的草地
3、爬天都峰
4、槐乡的孩子
5、灰雀
6、小摄影师
7、奇怪的大石头
8、我不能失信
9、古诗两首
10、风筝
11、秋天的雨
12、听听,秋的声音
13、花钟
14、蜜蜂
15、玩出了名堂
16、找骆驼
17、孔子拜师
18、开天地
19、赵州桥
20、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21、古诗两首
22、富饶的西沙群岛
23、美丽的小兴安岭
24、,璀璨的明珠
25、矛和盾的
26、科利亚的木匣
27、陶罐和铁罐
28、狮子和鹿
29、掌声
30、一次成功的实验
31、给予树
32、好汉查理
三年级上册语文课本内容是?
1、我们的民族小学。
2、金色的草地。
3、爬天都峰。
4、槐乡的孩子语文园地一。
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点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科学,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
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特点。《语文》也是的学校等教育机构开设的一门主要学科,语文教科书一般讲授的是通用语言文字(即汉语文)。
名称由来:
“语文”的语源是“语言文字”,“语言文字”缩略为“语文”一词出现19世纪80年代。 1905年,清朝在废除科举制度以后,开始开办新学堂。国文一科,的仍是历代古文,故当时称为“国文”课。
五四运动爆发以后,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国文课受到了冲击,小学于是改设“国语”。教材具有鲜明的口语特点,选用的都是白话短文或儿歌、故事等。中学仍设国文课。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魏冰心、程其保、叶圣陶、朱自清、夏丏尊等人大量使用“语文”一词。
三年级上册语文书内容是什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课文目录
第1课《我们的民族小学》
第2课《金色的草地》
第3课《爬天都峰》
第4课《槐乡的孩子》
第5课《灰雀》
第6课《小摄影师》
第7课《奇怪的大石头》
第8课《我不能失信》
第9课《古诗两首》
第10课《风筝》
第11课《秋天的雨》
第12课《听听,秋的声音》
第13课《花钟》
第14课《蜜蜂》
第15课《玩出了名堂》
第16课《找骆驼》
第17课《孔子拜师》
第18课《开天地》
第19课《赵州桥》
第20课《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第21课《古诗两首》
第22课《富饶的西沙群岛》
第23课《美丽的小兴安岭》
第24课《,璀璨的明珠》
第25课《矛和盾的》
第26课《科利亚的木匣》
第27课《陶罐和铁罐》
第28课《狮子和鹿》
第29课《掌声》
第30课《一次成功的实验》
第31课《给予树》
第32课《好汉查理》
学习建议
阅读课本是培养自学能力的开始。对那些能读懂的例题,就先读课本自学,再作练习题,老师通过检查练习发现问题再讲。
教科书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来源,很多学生认为只要把教师上课讲的内容听懂就可以学好了。其实真正理解,单凭教师的讲授是不够的,还必须充分利用有关的课外书籍,加深扩展和融会贯通所学的知识。
自学缺漏知识,以便打好扎实的知识基础,使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能跟上和适应新教材的学习。为了配合新教材的学习而系统自学有关的某种读物。不受老师的教学进度的限制提前系统自学新教材。
求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所有古诗词
【小学一年级】
上册:《静夜思》李白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下册:《春晓》孟浩然,《村居》高鼎,《所见》袁枚,《小池》杨万里
春晓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村居 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扬柳醉青烟。 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所见 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小池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小学二年级 】
上册:《赠刘景文》苏轼,《山行》杜牧,《回乡偶书》贺知章,《赠汪伦》李白
赠刘景文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山行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回乡偶书 贺知章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下册:《草》白居易,《宿新市徐公店》杨万里,《望庐山瀑布》李白,《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杜甫
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宿新市徐公店 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望庐山瀑布 李 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绝句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小学三年级 】
上册:《夜书所见》叶绍翁,《九月九忆山东兄弟》王维,《望天门山》李白,《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
夜书所见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望天门山 唐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饮湖上初晴后雨 (北宋)苏 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下册:《咏柳》贺知章,《春日》朱熹,《乞巧》林杰,《嫦娥》李商隐
三年级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芙蓉楼送涬渐
别董大
【小学一年级】
上册:《静夜思》李白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下册:《春晓》孟浩然,《村居》高鼎,《所见》袁枚,《小池》杨万里
春晓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村居 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扬柳醉青烟。 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所见 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小池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小学二年级 】
上册:《赠刘景文》苏轼,《山行》杜牧,《回乡偶书》贺知章,《赠汪伦》李白
赠刘景文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山行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回乡偶书 贺知章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下册:《草》白居易,《宿新市徐公店》杨万里,《望庐山瀑布》李白,《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杜甫
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宿新市徐公店 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望庐山瀑布 李 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绝句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小学三年级 】
上册:《夜书所见》叶绍翁,《九月九忆山东兄弟》王维,《望天门山》李白,《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
夜书所见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望天门山 唐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饮湖上初晴后雨 (北宋)苏 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下册:《咏柳》贺知章,《春日》朱熹,《乞巧》林杰,《嫦娥》李商隐
小儿垂钓(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摇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夜书所见(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只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望天门山(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1)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
(2)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然。--杜甫
(3)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
(4)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
(5)水南水北重重柳,山前山后处处梅。--王安石
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望天门山
(唐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饮湖上初晴后雨
(北宋)苏 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小儿垂钓(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摇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三年级上册的语文书是什么?
《语文三年级上册》是教育出版社2008年重印出版的教材,包括8组32篇课文及8篇选读课文,供三年级上学期使用。
本书另配录音磁带两盒,收录了教材中的全部精读课文。
配套录音带的审听是魏丹;朗读人是晓澄、金锋;编辑是郑宇、张丽明;技术编辑是闵捷。
目录:
单元(梓君)
大青树下的小学(梓君)
花的学校(张蕾)
不懂就要问(陈亮)
语文园地(梓君)
第二单元(梓君)
古诗三首(山行、赠刘景文、夜书所见)(忠诚)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陈亮)
秋天的雨(张蕾)
听听,秋的声音(梓君)
语文园地(陈亮)
第三单元(梓君)
去年的树(梓君、陈亮、张蕾)
那一定会很好(张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