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山水甲天下,这句话是谁说的
“桂林山水甲天下”诗句被查证出自宋人王正功
玉碧罗青意可参的全诗(玉璧罗青意可参)
玉碧罗青意可参的全诗(玉璧罗青意可参)
从清末到20世纪80年代,在学术界一直争论不休。有的说它早起源于宋朝末年1259年李曾伯“桂林山川甲天下”诗句的演变,也有的说它是来自于清代金武祥诗中的辞句。 1983年,桂林市文物工作者对独秀峰石刻进行全面调查清理,发现了一块摩崖石刻,而这块石刻上的诗的句正是“桂林山水甲天下”。全诗为:
桂林山水甲天下,玉碧罗青意可参。
士气未饶军气振,文场端是战场酣。
九关虎豹看劲敌,万里鲲鹏贮剧谈。
老眼摩挲顿增爽,诸君端是斗之南。
写这首诗的人叫王正功,原名慎思,字胡之,后改为现名,字承南,浙江四明(现宁波)人。他在宋庆元六年(1200年)任广西西路提点刑狱公事。
这首诗写于南宋嘉泰元年(1201年),话说当年桂林举行科考乡试过后,按例由州官宴请考官、学政和中试诸生举行宴会,由于在宴会时歌《诗经 小雅 鹿鸣》之章,所以又叫鹿鸣宴。当时的王正功就在宴会上做了这首诗以勉励新科举人。这首诗主要叙述了考试的紧张气氛,也赞许了中试者的才学。句“桂林山水甲天下”在现有的资料来看,王正功正是早提出这个说法的人。
桂林山水甲天下全诗赏析
《嘉泰改元桂林与计偕者十有一人九月十六 》
南宋.王正功
桂林山水甲天下,玉碧罗青意可参。
士气未饶军气振,文场端似战场酣。
九关虎豹看劲敌,万里鹍鹏竚剧谈。
老眼摩挲顿增爽,诸君端是斗之南。
译文:
桂林山水甲天下,桂林的山、漓江的水意象可以做参考。
士气不饶军气振,文场端像战场时。
第九关虎豹看劲敌,万里鸥鹏竚畅谈。
老人眼睛抚摸顿增亮,各位端是斗的南。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宋庆元六年(公元1200年),68岁高龄的王正功,到桂林任广南西路提点刑狱权知府事,次年嘉泰元年(公元1201年),恰适值年(多试元年),广西学子乡试者,共得举人11名。
桂林学子的不俗成绩,令王正功异常高兴,便以地方官身份在府中宴请中举的学子,并作诗七律二首相勉,其中“桂林山水甲天下”的诗句,便从这酒桌上传遍华夏和全球,至今让人津津乐道,桂林也因此声名鹊起,天下闻名。
作者:
王正功1133-1203年在世,享年71岁,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因写了“桂林山水甲天下”和重学兴教而名垂千古、万世流芳。
也许是巧合,与王正功同时代的朱熹,两个年龄相仅3岁,于1130-1200年在世,亦享年71岁,祖籍徽州婺源,生于福建尤溪,寓居崇安,卒于建阳,籍贯应属福建,谥“文公”,追封徽国公。
参考资料来源:
“桂林山水甲天下”出自哪首诗?作者是谁?
“桂林山水甲天下”出自宋代诗人王正功的七律二首。
拓展知识:
原诗:
百嶂千峰古桂州,向来人物固难俦。
峨冠共应贤能诏,策足谁非道艺流。
经济才猷期远器,纵横礼乐对前旒。
三君八俊具乡秀,稳步天津上头。
桂林山水甲天下,玉碧罗青意可参。
士气未饶军气振,文场端似战场酣。
九关虎豹看勍敌,万里鵾鹏伫剧谈。
老眼摩挲顿增爽,诸君端是斗之南。
诗中一句“ 桂林山水甲天下”便从这酒桌边传遍华夏,经久传唱。
玉碧罗青意可参的意思 玉碧罗青意可参的意思列述
1、玉碧罗青意可参的意思是形容漓江蜿蜒曲折,清澈见底,犹若青罗之带。
2、南宋诗人王正功的名句,原诗题曰《嘉泰改元桂林与计偕者十有一人九月十六 》,全诗如下:
桂林山水甲天下,玉碧罗青意可参。
士气未饶军气振,文场端似战场酣。
九关虎豹看劲敌,万里鹍鹏竚剧谈。
老眼摩挲顿增爽,诸君端是斗之南。
桂林山水甲天下全诗
独秀峰山下一岩洞石壁上刻有千古名句:
桂林山水甲天下全诗如下:
作者:南宋·王正功《劝驾诗·其二》。
桂林山水甲天下,玉碧罗青意可参。
士气未饶军气振,文场端似战场酣。
九关虎豹看劲敌,万里鲲鹏伫剧谈。
老眼摩挲顿增爽,诸君端是斗之南。
也有其它诗人的作品:
遍游桂林山岩
[作者]
金武祥 (清)
未暇骖鸾信不诬,玉簪罗带路纡萦。
桂林山水甲天下,绝妙漓江秋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