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扇形统计图数学日记六年级
先求出几个扇形的圆心角。
苏教版六年级扇形统计图听课记录(扇形统计图说课稿苏教版)
苏教版六年级扇形统计图听课记录(扇形统计图说课稿苏教版)
求人数(打个比方)=n/360总人数。(n是圆心角)
求总人数=人数/(n/360)
求圆心角: 人数:总人数=n:360
解题方法;
算出总人数
再把数分别除以总人数,求出百分比
360乘以各个百分比,求出的数便是此数在统计图上的所占的度数
算出占了总数的百分之几
再乘以360°
扇形统计图的数学日记怎么写450字的 求学霸帮我写一下
今天,我们学习了《统计》这一单元中的《扇形统计图》。 在学习扇形统计图之前,我们还学过了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可是这三种统计图除了画法不同,又有什么不同之处呢?通过回顾学习的旧知和进一步的学习,我才知道: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能很清楚的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扇形统计图能清楚地看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扇形统计图的显著特点是用一个圆表示整体,用图中的扇形表示部分。 学习了扇形统计图后,我才知道,利用扇形统计图还可以解决很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扇形统计图》评课
一、让微笑始终贯穿课堂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传授本领,而在激励、唤醒、鼓舞。”叶老师在这节课中,始终给人精力充沛、精神抖擞的感觉。他总是用微笑在关键时刻表扬学生。微笑是催化剂。“微笑”激励学生大胆发言;“微笑”让学生的思维在和谐、的课堂里尽情驰骋。微笑虽无声,可此时无声胜有声。
二、把数学与生活紧密联在一起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扇形统计图》教案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96~97页例1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知道扇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数量和总量之间的关系。
2.能看懂扇形统计图,并能从图中获取所需要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统计意识,感受统计的价值。
教学重点:
看懂扇形统计图,知道扇形统计图的特征,并能从统计图中读出必要的信息。
教学难点:
根据统计图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教学准备:
课前统计本班学生喜欢的体育项目,课前统计学生自己一天的作息时间安排,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激趣
1.出示教材第96页情境图,说说同学们正在干什么?
2.在这些体育项目中,你喜欢什么活动?出示统计表,进行统计。(可在课前进行调查统计,利用Excel自动生成扇形统计图)
喜欢的项目
乒乓球足球跳绳踢毽其他人数
【设计意图】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统计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为引出有关统计数据提供了现实背景。同时,采用真实的数据进行教学,可以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可以让他们经历数据收集、整理的全过程,进一步体会到统计的意义和价值。
二、整理数据,引入新课
1.通过这张统计表,我们可以得到什么信息?
预设:数量的多少对比:如喜欢乒乓球人数最多,喜欢足球的比喜欢踢毽的多2人等;数量求和:如喜欢乒乓球的和喜欢足球的一共有20人等。
2.如果要比较喜欢每种运动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多少,可以怎样比较?
3.如何计算喜欢各种运动项目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百分之多少呢?
4.学生进行口算或笔算,完成统计表,并进行校对。
喜欢的项目
乒乓、球足球、跳绳、踢毽、其他
人数
12 85 6 9
百分比
30% 20% 12.5%15% 22.5%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根据统计表得到数量之间的关系,再让学生计算出百分比并补充表格,可以让学生体会到百分比不仅可以表示出喜欢各项运动的人数的多少,还可以体现出喜欢各项运动的人数与全班总人数之间的关系,加深百分比与人数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三、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认识扇形统计图
(1)如果我用这样一张图来统计我们最喜欢的运动项目,用这个扇形表示乒乓球的30%,你觉得这整个圆表示的是什么?
(2)乒乓球的30%又表示什么?
预设:把全班人数看作单位“1”,喜欢乒乓球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30%;把一个圆平均分成100份,喜欢乒乓球的占其中的30份。
(3)你能根据我们刚才计算的,把这张图补充完整吗?(教师可以逐项出示,并可以让学生根据扇形的大小来判断一下这块扇形可能表示的是哪个运动项目。)
(4)根据学生回答完成扇形统计图。
(5)揭题:像这样的统计图,我们把它叫做扇形统计图。(板书课题)
(6)想想各个扇形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
(7)小结:扇形的大小和项目所占总人数的百分比有关。我们可以根据扇形的大小来判断数量的大小。
2.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征
(1)看图说说,在这幅统计图中你还可以知道哪些信息?
预设:量的多少:如谁多谁少,谁和谁一样多;部分和总量的关系:如喜欢乒乓球和足球的人数占了总人数的一半,喜欢踢毽和跳绳以及其他项目的人数占了总人数的一半。
(2)说说这样的统计图有什么优势?
预设:可以根据扇形的大小清楚直观地看到量的相对大小;可以看到各部分和整体之间的关系。
(3)小结:在这样的统计图上,我们不仅可以直观地比较各个扇形的相对大小,还能清楚地看出各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
【设计意图】通过计算、选择、补充,让学生经历扇形统计图制作的过程,使学生对扇形统计图有一个较为完整、全面的认识,同时通过对信息的整理和对扇形统计图的优势分析,明确扇形统计图的特点。
3.尝试练习
出示教材第97页“做一做”的内容。
(1)你能看懂这张扇形统计图吗?统计的是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可以根据旁边的图例来知道各个扇形代表的项目。)
(2)说说从图上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3)如果每天喝一袋 g的牛奶,能补充每种营养成分各多少克?学生用百分数的意义理解各百分数和 g的关系,进而算出各种营养成分多少克。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看图获取信息并计算的尝试练习,检查学生的学习状况,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并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可以更好地为生活服务。
四、课堂练习,巩固应用
1.练习二十一第1题。
学生看图,并解决以下问题
(1)李明每天花多少小时做作业?你还能得到哪些信息?
(2)你认为李明的作息时间安排得合理吗?你能提出哪些合理化的建议?
(3)拿出课前收集的自己一天的作息时间安排,说说自己的作息时间和李明的有什么不同?想想怎么样安排时间才是合理的。
2.练习二十一第3题。
(1)看图读图,同桌互相说说能得到哪些信息?
(2)想想在100 L空气中含有多少升氧气?
(3)估计一下,教室内大约有多少升氧气?同时进行环保宣传。
3.练习二十一第2题(在教材基础上拓展改编)。
(1)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2)如果陈东家每月总计支出2000元,你能提出并解决哪些问题?
(3)这是李丽家每月各种支出图,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4)从图上看,陈东家和李丽家每月的教育支出金额是一样多的,对吗?
(5)如果李丽家每月总计支出3000元,现在你能比较他们两家的教育支出情况了吗?你还可以提出并解决哪些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学生对扇形统计图的认识,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五、回顾总结,布置作业
1.扇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和作用?你对它产生了哪些了解?
2.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统计,并进行数据分析,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统计,并进行数据分析,一方面让学生在生活中进一步感受统计的现实意义,另一方面也为下节课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进行素材的准备。
课后反思:
根据本节课的内容我主要采用“以问题为中心”,讨论发现法。教师提出问题,通过学生与学生(或)教师之间相互讨论、学习,让学生从例题中看到:在表示全班人数的圆中,用扇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表示出最喜欢的各种运动项目的人数占全班总人数的百分比,从而使学生真切地体会到扇形统计图的特点。
《扇形统计图》观课心得
观看学习了黄老师的《扇形统计图》一课,有很大的启发,同时也被黄老师循循善诱的课堂魅力所吸引。
这堂课的主题是六年级的扇形统计图,在此之前已学过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本节课目标学会使用扇形统计图并在不同情况下能够选择适合的统计图。
为了更好突出扇形统计图的优点,黄老师以条形统计图作为对比切入点,并且让学生们判断题目中林涛和张新谁更爱吃零食,引入学生们感兴趣的话题,提高互动效果。通过麻吉星教学系统呈现的学生答题数据趋势,有效印证了该题目利用扇形统计图优于条形统计图,让学生先思考将想法写入便签,再小组讨论的方式学生发现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以随机挑人回答问题,每个孩子都有机会被挑到,因此大家都必须思考。再通过魔法教师APP将学生的想法拍照上传展示,学生通过观察其他同学的观点对比,发现自己的问题并校正问题。学生的小组讨论的方式也是有要求的,每个学生轮流发言,并手举发言牌,仪式感满满,让学生学会尊重并倾听他人的想法。
掌握了扇形统计图后,就要能够综合对比选择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适用情况。抛出问题后,让学生思考,头脑风暴,将学生代表认为的列在黑板,通过反馈器答题看到了全班学生的掌握情况,小组的讨论方式,达到了同侪教学的效果。
整节课下来,黄老师用到的几乎用的都是学生生成的资源,从学生的角度思考教学,老师说得少了,学生思考得多了,同时看见别人的思考从而校对自己的问题,培养了自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