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芦笋怎样种植 芦笋如何种植
- 2、芦笋种植需要哪些条件?
- 3、芦笋怎么种植?
- 4、芦笋种植土壤条件
- 5、芦笋的种植需要什么条件
- 6、怎样栽培芦笋
芦笋怎样种植 芦笋如何种植
芦笋又名石刁柏、龙须菜,多年生宿根草本,以其丰富的营养价值被列为世界十大名菜之一。
芦笋种植需要什么样的条件才能种(芦笋种植方法全过程)
一、栽培措施
1.育苗
在我区宜春季育苗,一般在4月上、中旬,苗床施足基肥。芦笋种子种皮革质化,透水性,吸水慢,播前用25~30℃的水浸泡2~3天,经催芽后喷施新高脂膜800倍液播种。播完覆细土,并盖草保湿。10~15天开始出苗,育苗用种0.5~1千克/667平方米,育成苗可栽大田0.6~1公顷。
2.选地
芦笋是多年生宿根作物,一般以土质肥沃、通气性好、土层深厚、排水良好、具有保水保肥性的砂壤土或壤土为最适宜;避免透气性的重粘土、耕作层浅、底土坚硬、强酸性或碱性土壤及石砾多的土地,前茬是番茄、甜菜、苜蓿的地块也不宜种植芦笋。
3.定植
宜在春季定植。绿芦笋栽植行距为135~150厘米,白芦笋为取土方便,扩大行距为180厘米,株距均为30厘米,定植沟宽40厘米,沟深25~30厘米,沟内铺施基肥和复合肥,667平方米施土杂肥3000~4000千克,复合肥30千克,覆土4厘米。秧苗起挖后要用新高脂膜800倍液做根部喷施处理,再将幼苗按株距栽入沟内,覆土3~5厘米,浇透水,待一周缓苗后第二次覆土。
4.田管
芦笋生长年限长,在第1~2年里应勤中耕、除草、加强肥水,培育健壮植株,使之尽快进入盛产期。
①施肥
芦笋对肥料的需求量以氮肥最多,钾、磷、钙肥次之。秋季或早春重施优质农家肥1500~2000千克/667平方米;在嫩茎抽出4~5厘米高时,给予足够的水分和养分,追催芽肥尿素7~10千克/667平方米,再喷施地果壮蒂灵;采收期追肥2~3次,先重后轻,增施磷钾肥,配合灌水;采笋结束后每667平方米施有机肥1000千克及尿素15千克,进行复壮;8月施人粪尿;一次追肥在霜前2个月结束,以防秋季发新梢。
②灌水
适时灌水可提高芦笋产量、品质,采笋期保持土壤持水量为60%~70%,干旱时10~15天灌水一次,越冬前灌足封冻水。
③病虫害防治
病害有茎枯病、褐斑病、锈病、根腐病等,主要虫害有斜纹夜蛾、地老虎、金针虫、蚜虫、红蜘蛛等。防治方法:冬季加强清园、防涝,防止株丛过密等;剂防治可喷1∶1∶300波尔多液、甲基托布津、多菌灵、敌锈钠、农抗等,7~10天一次,连续2~3次;虫害的防治主要为诱杀成虫,可选用、百菌清、、灭蚜松、速灭杀丁等,并以新高脂膜剂做强力助剂防治。
5.采收
芦笋一般在栽植第3~4年才开始采收,采收期为60~80天。绿芦笋幼茎在25厘米左右可采收,白芦笋幼茎在18厘米左右采收。每天早晨采收一次,气温高时每天早、晚各采收一次。
芦笋又名石刁柏、龙须菜,多年生宿根草本,以其丰富的营养价值被列为世界十大名菜之一。
一、栽培措施
1.育苗
在我区宜春季育苗,一般在4月上、中旬,苗床施足基肥。芦笋种子种皮革质化,透水性,吸水慢,播前用25~30℃的水浸泡2~3天,经催芽后喷施新高脂膜800倍液播种。播完覆细土,并盖草保湿。10~15天开始出苗,育苗用种0.5~1千克/667平方米,育成苗可栽大田0.6~1公顷。
2.选地
芦笋是多年生宿根作物,一般以土质肥沃、通气性好、土层深厚、排水良好、具有保水保肥性的砂壤土或壤土为最适宜;避免透气性的重粘土、耕作层浅、底土坚硬、强酸性或碱性土壤及石砾多的土地,前茬是番茄、甜菜、苜蓿的地块也不宜种植芦笋。
3.定植
宜在春季定植。绿芦笋栽植行距为135~150厘米,白芦笋为取土方便,扩大行距为180厘米,株距均为30厘米,定植沟宽40厘米,沟深25~30厘米,沟内铺施基肥和复合肥,667平方米施土杂肥3000~4000千克,复合肥30千克,覆土4厘米。秧苗起挖后要用新高脂膜800倍液做根部喷施处理,再将幼苗按株距栽入沟内,覆土3~5厘米,浇透水,待一周缓苗后第二次覆土。
4.田管
芦笋生长年限长,在第1~2年里应勤中耕、除草、加强肥水,培育健壮植株,使之尽快进入盛产期。
①施肥 芦笋对肥料的需求量以氮肥最多,钾、磷、钙肥次之。秋季或早春重施优质农家肥1500~2000千克/667平方米;在嫩茎抽出4~5厘米高时,给予足够的水分和养分,追催芽肥尿素7~10千克/667平方米,再喷施地果壮蒂灵;采收期追肥2~3次,先重后轻,增施磷钾肥,配合灌水;采笋结束后每667平方米施有机肥1000千克及尿素15千克,进行复壮;8月施人粪尿;一次追肥在霜前2个月结束,以防秋季发新梢。
②灌水 适时灌水可提高芦笋产量、品质,采笋期保持土壤持水量为60%~70%,干旱时10~15天灌水一次,越冬前灌足封冻水。
③病虫害防治 病害有茎枯病、褐斑病、锈病、根腐病等,主要虫害有斜纹夜蛾、地老虎、金针虫、蚜虫、红蜘蛛等。防治方法:冬季加强清园、防涝,防止株丛过密等;剂防治可喷1∶1∶300波尔多液、甲基托布津、多菌灵、敌锈钠、农抗等,7~10天一次,连续2~3次;虫害的防治主要为诱杀成虫,可选用、百菌清、、灭蚜松、速灭杀丁等,并以新高脂膜剂做强力助剂防治。
5.采收
芦笋一般在栽植第3~4年才开始采收,采收期为60~80天。绿芦笋幼茎在25厘米左右可采收,白芦笋幼茎在18厘米左右采收。每天早晨采收一次,气温高时每天早、晚各采收一次。
1.温度
芦笋对温度的适应范围较广,种子发芽的适宜温度为25-30℃,营养生长的温度为20-30℃,15℃以下生长缓慢,嫩茎发生少,30℃以上嫩茎外皮容易纤维化,笋尖易撒开,品质低劣;35℃以上停止生长。
2.光照
芦笋是喜光植物,要求强光照,日照充足,枝繁叶茂,光合作用与温度有密切关系。高温季节对芦笋生长不利,长期阴雨对芦笋产量也有影响。
3.土壤
芦笋是深根作用,而幼茎又需培土遮光,应选土层深厚、疏松肥沃、富含有机质的沙壤土。PH5.8-6.5。
芦笋是我国重要的农作物,有着食用价值,其嫩苗可以食用,味道鲜美。对于芦笋是一个不错的种植收入来源,农民们也纷纷种植芦笋,可是在种植芦笋的出现了很多问题,有病虫病害等原因导致了产量低下。
1、种子处理
芦笋在进行播种之前,应对其种子进行处理。将种子放入清水以后,清除掉漂浮在睡眠上的秕种子。将剩下的种子进行多次的清洗以及浸泡。种子浸泡一般选择在30摄氏度左右的温水中进行,浸种时间一般为48小时,在浸种过程每天需要换1-2次水。待种子充分吸水并膨胀以后,将种子捞出并沥干,放入盆里以后盖上湿纱布,在25-28摄氏度的环境内进行催芽,在此过程中每天用清水淘洗2次。待种子的胚根露白时,即可以进行播种。
2、苗床制作
芦笋适宜的土壤环境一般为土层深厚、土质肥沃以及地下水位低等。在土质选择上进行选择沙质土。为了保证芦笋在成苗期能够进行良好的生长发育, 基肥对于苗床的制作至关重要。苗床对于基肥的要求较高,一般一亩苗床需要100担腐熟的有机肥,10kg过磷酸钙,10kg,10kg石灰以及10kg尿素。将这些基肥原料混合均匀以后施入土中。
并进行一次耕翻;五到七天以后施入30-40公斤左右的三元复合肥。将混有肥料的苗床土筑成30cm高,1.5m宽的畦,相邻苗床之间的沟宽应控制在30cm左右。苗床制作过程中要保证畦平砟碎。在播种之前,应用50%的多菌灵500倍液对土壤进行喷雾消毒。
3、适时播种
应在适宜的种植时间进行芦笋的播种。芦笋播种时间不宜太晚,否则容易将胚根弄断。芦笋种子发芽的适宜温度为25到30摄氏度,因而在种植过程中一般要求土壤温度控制在10-30摄氏度,如果超过30摄氏度, 会使种子的发芽率受到影响。
一般选择在谷雨到芒种进行播种。在播种过程中,首先应在苗床上沿着畦沟挖开四条用于播种的沟,沟深一般为3-4cm,在播种时种子之间的间距一般控制在6-8cm之间,放好种子之后用脚进行轻踏,从而确保种子埋在了土壤里面。种子播好后在苗床的表面覆薄薄一层土并再次进行整平。之后用草帘或者稻草覆盖苗床以保证其湿润性。
4、苗床管理
待芦笋出苗以后,应揭去苗床上面的覆盖物,如果温度过高,需要做好相应的遮荫处理。当苗株长到70cm左右以后应进行追肥,每20到30天进行一次追肥,连续追肥2-3次。肥料为3-4kg/亩的尿素、4kg/亩的或者10kg/亩的三元复合肥。如果遇到干旱天气,一定要浇足水,每7-10天浇透一次水。如果雨水过多,要做好相关排水工作,待苗床干了以后要及时进行松土。
5、 移栽技术
芦笋的移栽首先要把握好基肥的管理,通常情况下每亩地施入80-100担的土杂肥、10kg的尿素、30kg的过磷酸钙以及10kg的,待土壤与肥料充分混合以后形成一个10-15cm厚的土壤与化肥混合层。移栽一般在5-6月进行。为了保证芦笋定植以后整齐的生长,在起苗时将其切为5-10cm见方的土块从而方便带土移栽。定植过程中应选择苗高0.3cm,有3根以上茎以及7条以上地下储藏根的苗作为定植苗。应控制好栽植密度,栽植后要及时进行追肥。
芦笋种植土壤条件:
1、土壤应是土层深厚、疏松的有适宜透气性且富含有机质、保水保肥力强的腐殖土或砂质壤土。土层浅薄,通气不好,易板结。难排水的黏土和砂砾土以及地下水位高、排水不好的地块,均不宜种植。
2、土壤酸碱度以PH=5.8-7.5为宜。忌强酸碱性土壤,在PH=8以上或5.5以下的土壤中,根系会发育不好,生长会停止或腐烂,地上茎干枯,且品质下降。
3、土壤的含盐量以不超过0.2%为宜。据盐碱地区的经验,在土壤含盐量0.25%左右的地块上芦笋生长良好,但在0.3%以上时,植株生长受到影响,茎枝变细,甚至逐渐枯。
芦笋以嫩茎作蔬菜食用,风味独特,营养丰富,含有多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和多糖类、皂甙等物质,是目前世界公认的优质保健食品。
1芦笋品种
据富阳市18年芦笋生产实践表明,“UCl57"、“UC800"两个芦笋品种较适宜生长,长势旺盛,嫩茎粗壮均匀,笋尖鳞片抱合紧密不易散头,商品率高,目前种植面积10000亩以上。
2播种育苗
2.1播期在我市可按春、夏、秋三期播种,尤以春季4月上旬播种。亩用芦笋种子50g。
2.2催芽芦笋种子壳较厚、有蜡质层,应用沙在清水中搓洗,除去蜡质,用25~3012温水浸种48~72小时,每天换水一次,浸后沥干,用多层纱布或湿纸包好在25~3012温度下保温保湿催芽,待种子露白后即可播种。
2.3育苗选用砂质土壤或菜园土作苗床,每亩大田做苗床50m2,用有机肥180kg,磷肥2kg,钾肥2kg,混合均匀后撒施于表面,然后翻耕入土、耙细。土壤消毒用40%芦笋青粉剂兑水600倍45kg浇洒。苗床做成宽1.2m、高15~20cm的畦,在床面与畦垂直方用3~4cm粗木棍每隔20cm压一条播种沟,沟深2~3cm,在沟内每隔8~10cm播一颗种子,后盖0.5~0.8cm的焦泥灰,播后在苗床上覆盖一层薄稻草,再用40%芦笋青粉剂兑水700倍浇洒。春季苗床要用薄膜小拱棚保温,当20%的幼苗出土时揭掉覆盖稻草。小拱棚育苗要及时注意气温变化,在晴天棚内温度超过3012时,要迅速通风换气;当气温稳定在20~30℃时,可揭去小拱棚薄膜。苗高在10cm时及时中耕锄草,施追肥,每隔10天施一次40%芦笋青粉剂兑水600倍加10~20%的人粪尿混合液浇施。春播苗龄应控制在45-60天,及时移栽。
3整地移栽
3.1整地芦笋生长适于土层深厚、疏松、富含有机质、排灌良好的培泥沙田。移栽前亩施腐熟有机肥3000~4000l‘g,深翻入土,用拖拉机旋耕耙细,平整土地,开好定植沟,沟距1.5~1.6m,沟宽40cm,沟深30~40cna,沟内亩施有机肥1500kg,磷肥50kg,钾肥25kg,人粪1000kg,掺入40%芦笋青粉剂0.75kg,施于沟内,上面覆盖一层松土,使沟面与畦面相平。3.2移栽定植选阴天或晴天下午3时后移栽,移苗时尽量少伤根,带土移栽,按苗大小分级定植于沟内,移栽密度株距30cm,亩移栽1200株左右。移栽时将苗根与土轻轻压实,每株浇清水粪O.5kg后再盖上松土3~5cm即可。定植后每隔5~7天亩施清水粪500kg,隔10~15天培土一次,每次2~3cm,结合中耕锄草,每隔20天左右亩施复合肥5~8kg,每隔7~lO天,用40%芦笋青粉剂兑水600倍喷于植株茎叶,以防治茎枯病。新栽芦笋茎秆较细,要适时搭架用尼龙绳固定茎秆,及时疏枝有利通风透光。并做好抗旱排涝工作。进入9月中旬,每棵盘保留健壮、分布均匀的茎株10~15根,多余的嫩茎可拔去。4芦笋母茎的留养
经长期试验,证明采用一年二次留母茎栽培法是芦笋获得高产的有效途径。每年3月开始,陆续有春芦笋嫩茎出土,即可采收。在4月上中旬选无病斑、健壮、茎粗1.0cm以上芦笋留养母茎,春季每棵盘二年生芦笋留母茎2~3根,3~4年生芦笋留母茎5~8根。秋季每棵盘留养母茎15~25根,母茎留养后及时搭架用尼龙绳固定,母茎植株高达1.2~1.5m时及时打顶。
5施肥
据我们多年芦笋栽培经验,芦笋整个生育期采用冬肥足、春肥控、夏肥重、秋肥补的施肥原则。芦笋生长需要大量有机肥料,使土质疏松肥沃,有利于地下根系的伸展。每年5月下旬亩施有机肥10001500kg,9月中下旬亩施有机肥2000~3000kg,沿植株根部15-20cm,挖深8~12cm的沟施入,并覆土。在整个芦笋生长过程中一般每年施追肥12次,以有机复合肥为佳(N+P2 05+K20≥16%、有机质≥25%)。成年芦笋年亩用量300~400kg,若是用高浓度复合肥(N+P2 05十K20≥45%),亩用量为150~200kg。芦笋对养分吸收以钾为最多,其次是氮、磷。氮肥施用要适量,还要施用适量的钙、镁、锌、硼以及硅元素。
6芦笋病虫害的防治
6.1芦笋茎枯病 茎枯病发生于芦笋母茎留养生长时期,据我市多年剂防治筛选,40%芦笋青粉剂对防治茎枯病效果较好;其次是1%多抗灵;再次是80%丰收可湿性粉剂;其他可用1000万单位的农用键霉素粉剂;用50%多菌灵和70%锌混合防治,效果也不错。6.2防治方法在春秋留养母茎期间,当芦笋生长高度达5cm以上时,则用40%芦笋青粉剂加少量农用链霉素兑水50倍自下而上用毛笔涂刷,每隔一天涂母茎一次,直至主秆分枝;在母茎分枝放叶后用40%芦笋青粉剂加农用链霉素兑水400~600倍全枝喷施,前期每隔4~5天,中期每隔7~10天,后期每隔10~15天喷一次,直到母茎开始衰老时停止喷。若发现母茎群体中有患茎枯病的植株,应剪去病株,及时用防治,整株发病应及时拔掉烧毁。11月底到12月上旬当母茎枯萎后,即可部分割除,并清理残枝叶,移出芦笋田集中烧毁。然后在芦笋根都扒开土层2~3cm,用40%芦笋青粉剂兑水600倍,每亩用液600kg浇于根基部消毒越冬。6.3虫害在芦笋整个生长过程中,蚜虫、斜纹夜蛾、甜菜夜蛾、蓟马等害虫危害芦笋茎叶。在5~9月对夜蛾和蓟马等害虫可用5%抑太保乳油1500~3000倍或用10%粉可湿性粉剂1000倍喷施,均可有效虫。
7芦笋塑料大棚栽培
大棚栽培芦笋可使春笋从4月初提早至2~3月采收,且可使春季母茎留养提早,同时夏笋采收相应提前,延长采收期,增加产量。大棚栽培选择三年生以上高产田块,12月底至1月上旬搭棚.竹棚、钢管棚均可。大棚宽6m,高1.5~1.8m,大棚内边畦加盖小拱棚,保持棚内温度均衡,中午温度高于30"C时。应及时通风防止高温烧笋。大棚芦笋春季母茎提前于4月初留养,母茎留养后,中午温度超过30℃时拉开两端薄膜进行通风降温,碰到低温及时封膜保温。当母茎分枝放叶后,气温已正常,可拆除大棚采用常规的田间管理。
1、选地整地:选地势高的地块,先施加基肥,然后耕地一次,保证土壤肥沃、松软。
2、播种方法:先对种子催芽,催芽后直接撒播即可。
3、及时定植:当芦笋苗长到30厘米高需及时定植,按照30-40厘米的株距挖穴,每个穴内种一株芦笋苗即可。
4、后期管理:芦笋苗在生长期间及时追肥、浇水,还需清除杂草。
芦笋种植需要哪些条件?
芦笋又名石刁柏、龙须菜,多年生宿根草本,以其丰富的营养价值被列为世界十大名菜之一。
一、栽培措施
1.育苗
在我区宜春季育苗,一般在4月上、中旬,苗床施足基肥。芦笋种子种皮革质化,透水性,吸水慢,播前用25~30℃的水浸泡2~3天,经催芽后喷施新高脂膜800倍液播种。播完覆细土,并盖草保湿。10~15天开始出苗,育苗用种0.5~1千克/667平方米,育成苗可栽大田0.6~1公顷。
2.选地
芦笋是多年生宿根作物,一般以土质肥沃、通气性好、土层深厚、排水良好、具有保水保肥性的砂壤土或壤土为最适宜;避免透气性的重粘土、耕作层浅、底土坚硬、强酸性或碱性土壤及石砾多的土地,前茬是番茄、甜菜、苜蓿的地块也不宜种植芦笋。
3.定植
宜在春季定植。绿芦笋栽植行距为135~150厘米,白芦笋为取土方便,扩大行距为180厘米,株距均为30厘米,定植沟宽40厘米,沟深25~30厘米,沟内铺施基肥和复合肥,667平方米施土杂肥3000~4000千克,复合肥30千克,覆土4厘米。秧苗起挖后要用新高脂膜800倍液做根部喷施处理,再将幼苗按株距栽入沟内,覆土3~5厘米,浇透水,待一周缓苗后第二次覆土。
4.田管
芦笋生长年限长,在第1~2年里应勤中耕、除草、加强肥水,培育健壮植株,使之尽快进入盛产期。
①施肥
芦笋对肥料的需求量以氮肥最多,钾、磷、钙肥次之。秋季或早春重施优质农家肥1500~2000千克/667平方米;在嫩茎抽出4~5厘米高时,给予足够的水分和养分,追催芽肥尿素7~10千克/667平方米,再喷施地果壮蒂灵;采收期追肥2~3次,先重后轻,增施磷钾肥,配合灌水;采笋结束后每667平方米施有机肥1000千克及尿素15千克,进行复壮;8月施人粪尿;一次追肥在霜前2个月结束,以防秋季发新梢。
②灌水
适时灌水可提高芦笋产量、品质,采笋期保持土壤持水量为60%~70%,干旱时10~15天灌水一次,越冬前灌足封冻水。
③病虫害防治
病害有茎枯病、褐斑病、锈病、根腐病等,主要虫害有斜纹夜蛾、地老虎、金针虫、蚜虫、红蜘蛛等。防治方法:冬季加强清园、防涝,防止株丛过密等;剂防治可喷1∶1∶300波尔多液、甲基托布津、多菌灵、敌锈钠、农抗等,7~10天一次,连续2~3次;虫害的防治主要为诱杀成虫,可选用、百菌清、、灭蚜松、速灭杀丁等,并以新高脂膜剂做强力助剂防治。
5.采收
芦笋一般在栽植第3~4年才开始采收,采收期为60~80天。绿芦笋幼茎在25厘米左右可采收,白芦笋幼茎在18厘米左右采收。每天早晨采收一次,气温高时每天早、晚各采收一次。
芦笋又名石刁柏、龙须菜,多年生宿根草本,以其丰富的营养价值被列为世界十大名菜之一。
一、栽培措施
1.育苗
在我区宜春季育苗,一般在4月上、中旬,苗床施足基肥。芦笋种子种皮革质化,透水性,吸水慢,播前用25~30℃的水浸泡2~3天,经催芽后喷施新高脂膜800倍液播种。播完覆细土,并盖草保湿。10~15天开始出苗,育苗用种0.5~1千克/667平方米,育成苗可栽大田0.6~1公顷。
2.选地
芦笋是多年生宿根作物,一般以土质肥沃、通气性好、土层深厚、排水良好、具有保水保肥性的砂壤土或壤土为最适宜;避免透气性的重粘土、耕作层浅、底土坚硬、强酸性或碱性土壤及石砾多的土地,前茬是番茄、甜菜、苜蓿的地块也不宜种植芦笋。
3.定植
宜在春季定植。绿芦笋栽植行距为135~150厘米,白芦笋为取土方便,扩大行距为180厘米,株距均为30厘米,定植沟宽40厘米,沟深25~30厘米,沟内铺施基肥和复合肥,667平方米施土杂肥3000~4000千克,复合肥30千克,覆土4厘米。秧苗起挖后要用新高脂膜800倍液做根部喷施处理,再将幼苗按株距栽入沟内,覆土3~5厘米,浇透水,待一周缓苗后第二次覆土。
4.田管
芦笋生长年限长,在第1~2年里应勤中耕、除草、加强肥水,培育健壮植株,使之尽快进入盛产期。
①施肥 芦笋对肥料的需求量以氮肥最多,钾、磷、钙肥次之。秋季或早春重施优质农家肥1500~2000千克/667平方米;在嫩茎抽出4~5厘米高时,给予足够的水分和养分,追催芽肥尿素7~10千克/667平方米,再喷施地果壮蒂灵;采收期追肥2~3次,先重后轻,增施磷钾肥,配合灌水;采笋结束后每667平方米施有机肥1000千克及尿素15千克,进行复壮;8月施人粪尿;一次追肥在霜前2个月结束,以防秋季发新梢。
②灌水 适时灌水可提高芦笋产量、品质,采笋期保持土壤持水量为60%~70%,干旱时10~15天灌水一次,越冬前灌足封冻水。
③病虫害防治 病害有茎枯病、褐斑病、锈病、根腐病等,主要虫害有斜纹夜蛾、地老虎、金针虫、蚜虫、红蜘蛛等。防治方法:冬季加强清园、防涝,防止株丛过密等;剂防治可喷1∶1∶300波尔多液、甲基托布津、多菌灵、敌锈钠、农抗等,7~10天一次,连续2~3次;虫害的防治主要为诱杀成虫,可选用、百菌清、、灭蚜松、速灭杀丁等,并以新高脂膜剂做强力助剂防治。
5.采收
芦笋一般在栽植第3~4年才开始采收,采收期为60~80天。绿芦笋幼茎在25厘米左右可采收,白芦笋幼茎在18厘米左右采收。每天早晨采收一次,气温高时每天早、晚各采收一次。
芦笋怎么种植?
芦笋又名石刁柏、龙须菜,多年生宿根草本,以其丰富的营养价值被列为世界十大名菜之一。
一、栽培措施
1.育苗
在我区宜春季育苗,一般在4月上、中旬,苗床施足基肥。芦笋种子种皮革质化,透水性,吸水慢,播前用25~30℃的水浸泡2~3天,经催芽后喷施新高脂膜800倍液播种。播完覆细土,并盖草保湿。10~15天开始出苗,育苗用种0.5~1千克/667平方米,育成苗可栽大田0.6~1公顷。
2.选地
芦笋是多年生宿根作物,一般以土质肥沃、通气性好、土层深厚、排水良好、具有保水保肥性的砂壤土或壤土为最适宜;避免透气性的重粘土、耕作层浅、底土坚硬、强酸性或碱性土壤及石砾多的土地,前茬是番茄、甜菜、苜蓿的地块也不宜种植芦笋。
3.定植
宜在春季定植。绿芦笋栽植行距为135~150厘米,白芦笋为取土方便,扩大行距为180厘米,株距均为30厘米,定植沟宽40厘米,沟深25~30厘米,沟内铺施基肥和复合肥,667平方米施土杂肥3000~4000千克,复合肥30千克,覆土4厘米。秧苗起挖后要用新高脂膜800倍液做根部喷施处理,再将幼苗按株距栽入沟内,覆土3~5厘米,浇透水,待一周缓苗后第二次覆土。
4.田管
芦笋生长年限长,在第1~2年里应勤中耕、除草、加强肥水,培育健壮植株,使之尽快进入盛产期。
①施肥
芦笋对肥料的需求量以氮肥最多,钾、磷、钙肥次之。秋季或早春重施优质农家肥1500~2000千克/667平方米;在嫩茎抽出4~5厘米高时,给予足够的水分和养分,追催芽肥尿素7~10千克/667平方米,再喷施地果壮蒂灵;采收期追肥2~3次,先重后轻,增施磷钾肥,配合灌水;采笋结束后每667平方米施有机肥1000千克及尿素15千克,进行复壮;8月施人粪尿;一次追肥在霜前2个月结束,以防秋季发新梢。
②灌水
适时灌水可提高芦笋产量、品质,采笋期保持土壤持水量为60%~70%,干旱时10~15天灌水一次,越冬前灌足封冻水。
③病虫害防治
病害有茎枯病、褐斑病、锈病、根腐病等,主要虫害有斜纹夜蛾、地老虎、金针虫、蚜虫、红蜘蛛等。防治方法:冬季加强清园、防涝,防止株丛过密等;剂防治可喷1∶1∶300波尔多液、甲基托布津、多菌灵、敌锈钠、农抗等,7~10天一次,连续2~3次;虫害的防治主要为诱杀成虫,可选用、百菌清、、灭蚜松、速灭杀丁等,并以新高脂膜剂做强力助剂防治。
5.采收
芦笋一般在栽植第3~4年才开始采收,采收期为60~80天。绿芦笋幼茎在25厘米左右可采收,白芦笋幼茎在18厘米左右采收。每天早晨采收一次,气温高时每天早、晚各采收一次。
芦笋又名石刁柏、龙须菜,多年生宿根草本,以其丰富的营养价值被列为世界十大名菜之一。
一、栽培措施
1.育苗
在我区宜春季育苗,一般在4月上、中旬,苗床施足基肥。芦笋种子种皮革质化,透水性,吸水慢,播前用25~30℃的水浸泡2~3天,经催芽后喷施新高脂膜800倍液播种。播完覆细土,并盖草保湿。10~15天开始出苗,育苗用种0.5~1千克/667平方米,育成苗可栽大田0.6~1公顷。
2.选地
芦笋是多年生宿根作物,一般以土质肥沃、通气性好、土层深厚、排水良好、具有保水保肥性的砂壤土或壤土为最适宜;避免透气性的重粘土、耕作层浅、底土坚硬、强酸性或碱性土壤及石砾多的土地,前茬是番茄、甜菜、苜蓿的地块也不宜种植芦笋。
3.定植
宜在春季定植。绿芦笋栽植行距为135~150厘米,白芦笋为取土方便,扩大行距为180厘米,株距均为30厘米,定植沟宽40厘米,沟深25~30厘米,沟内铺施基肥和复合肥,667平方米施土杂肥3000~4000千克,复合肥30千克,覆土4厘米。秧苗起挖后要用新高脂膜800倍液做根部喷施处理,再将幼苗按株距栽入沟内,覆土3~5厘米,浇透水,待一周缓苗后第二次覆土。
4.田管
芦笋生长年限长,在第1~2年里应勤中耕、除草、加强肥水,培育健壮植株,使之尽快进入盛产期。
①施肥 芦笋对肥料的需求量以氮肥最多,钾、磷、钙肥次之。秋季或早春重施优质农家肥1500~2000千克/667平方米;在嫩茎抽出4~5厘米高时,给予足够的水分和养分,追催芽肥尿素7~10千克/667平方米,再喷施地果壮蒂灵;采收期追肥2~3次,先重后轻,增施磷钾肥,配合灌水;采笋结束后每667平方米施有机肥1000千克及尿素15千克,进行复壮;8月施人粪尿;一次追肥在霜前2个月结束,以防秋季发新梢。
②灌水 适时灌水可提高芦笋产量、品质,采笋期保持土壤持水量为60%~70%,干旱时10~15天灌水一次,越冬前灌足封冻水。
③病虫害防治 病害有茎枯病、褐斑病、锈病、根腐病等,主要虫害有斜纹夜蛾、地老虎、金针虫、蚜虫、红蜘蛛等。防治方法:冬季加强清园、防涝,防止株丛过密等;剂防治可喷1∶1∶300波尔多液、甲基托布津、多菌灵、敌锈钠、农抗等,7~10天一次,连续2~3次;虫害的防治主要为诱杀成虫,可选用、百菌清、、灭蚜松、速灭杀丁等,并以新高脂膜剂做强力助剂防治。
5.采收
芦笋一般在栽植第3~4年才开始采收,采收期为60~80天。绿芦笋幼茎在25厘米左右可采收,白芦笋幼茎在18厘米左右采收。每天早晨采收一次,气温高时每天早、晚各采收一次。
1.温度
芦笋对温度的适应范围较广,种子发芽的适宜温度为25-30℃,营养生长的温度为20-30℃,15℃以下生长缓慢,嫩茎发生少,30℃以上嫩茎外皮容易纤维化,笋尖易撒开,品质低劣;35℃以上停止生长。
2.光照
芦笋是喜光植物,要求强光照,日照充足,枝繁叶茂,光合作用与温度有密切关系。高温季节对芦笋生长不利,长期阴雨对芦笋产量也有影响。
3.土壤
芦笋是深根作用,而幼茎又需培土遮光,应选土层深厚、疏松肥沃、富含有机质的沙壤土。PH5.8-6.5。
芦笋是我国重要的农作物,有着食用价值,其嫩苗可以食用,味道鲜美。对于芦笋是一个不错的种植收入来源,农民们也纷纷种植芦笋,可是在种植芦笋的出现了很多问题,有病虫病害等原因导致了产量低下。
1、种子处理
芦笋在进行播种之前,应对其种子进行处理。将种子放入清水以后,清除掉漂浮在睡眠上的秕种子。将剩下的种子进行多次的清洗以及浸泡。种子浸泡一般选择在30摄氏度左右的温水中进行,浸种时间一般为48小时,在浸种过程每天需要换1-2次水。待种子充分吸水并膨胀以后,将种子捞出并沥干,放入盆里以后盖上湿纱布,在25-28摄氏度的环境内进行催芽,在此过程中每天用清水淘洗2次。待种子的胚根露白时,即可以进行播种。
2、苗床制作
芦笋适宜的土壤环境一般为土层深厚、土质肥沃以及地下水位低等。在土质选择上进行选择沙质土。为了保证芦笋在成苗期能够进行良好的生长发育, 基肥对于苗床的制作至关重要。苗床对于基肥的要求较高,一般一亩苗床需要100担腐熟的有机肥,10kg过磷酸钙,10kg,10kg石灰以及10kg尿素。将这些基肥原料混合均匀以后施入土中。
并进行一次耕翻;五到七天以后施入30-40公斤左右的三元复合肥。将混有肥料的苗床土筑成30cm高,1.5m宽的畦,相邻苗床之间的沟宽应控制在30cm左右。苗床制作过程中要保证畦平砟碎。在播种之前,应用50%的多菌灵500倍液对土壤进行喷雾消毒。
3、适时播种
应在适宜的种植时间进行芦笋的播种。芦笋播种时间不宜太晚,否则容易将胚根弄断。芦笋种子发芽的适宜温度为25到30摄氏度,因而在种植过程中一般要求土壤温度控制在10-30摄氏度,如果超过30摄氏度, 会使种子的发芽率受到影响。
一般选择在谷雨到芒种进行播种。在播种过程中,首先应在苗床上沿着畦沟挖开四条用于播种的沟,沟深一般为3-4cm,在播种时种子之间的间距一般控制在6-8cm之间,放好种子之后用脚进行轻踏,从而确保种子埋在了土壤里面。种子播好后在苗床的表面覆薄薄一层土并再次进行整平。之后用草帘或者稻草覆盖苗床以保证其湿润性。
4、苗床管理
待芦笋出苗以后,应揭去苗床上面的覆盖物,如果温度过高,需要做好相应的遮荫处理。当苗株长到70cm左右以后应进行追肥,每20到30天进行一次追肥,连续追肥2-3次。肥料为3-4kg/亩的尿素、4kg/亩的或者10kg/亩的三元复合肥。如果遇到干旱天气,一定要浇足水,每7-10天浇透一次水。如果雨水过多,要做好相关排水工作,待苗床干了以后要及时进行松土。
5、 移栽技术
芦笋的移栽首先要把握好基肥的管理,通常情况下每亩地施入80-100担的土杂肥、10kg的尿素、30kg的过磷酸钙以及10kg的,待土壤与肥料充分混合以后形成一个10-15cm厚的土壤与化肥混合层。移栽一般在5-6月进行。为了保证芦笋定植以后整齐的生长,在起苗时将其切为5-10cm见方的土块从而方便带土移栽。定植过程中应选择苗高0.3cm,有3根以上茎以及7条以上地下储藏根的苗作为定植苗。应控制好栽植密度,栽植后要及时进行追肥。
芦笋种植土壤条件
芦笋又名石刁柏、龙须菜,多年生宿根草本,以其丰富的营养价值被列为世界十大名菜之一。
一、栽培措施
1.育苗
在我区宜春季育苗,一般在4月上、中旬,苗床施足基肥。芦笋种子种皮革质化,透水性,吸水慢,播前用25~30℃的水浸泡2~3天,经催芽后喷施新高脂膜800倍液播种。播完覆细土,并盖草保湿。10~15天开始出苗,育苗用种0.5~1千克/667平方米,育成苗可栽大田0.6~1公顷。
2.选地
芦笋是多年生宿根作物,一般以土质肥沃、通气性好、土层深厚、排水良好、具有保水保肥性的砂壤土或壤土为最适宜;避免透气性的重粘土、耕作层浅、底土坚硬、强酸性或碱性土壤及石砾多的土地,前茬是番茄、甜菜、苜蓿的地块也不宜种植芦笋。
3.定植
宜在春季定植。绿芦笋栽植行距为135~150厘米,白芦笋为取土方便,扩大行距为180厘米,株距均为30厘米,定植沟宽40厘米,沟深25~30厘米,沟内铺施基肥和复合肥,667平方米施土杂肥3000~4000千克,复合肥30千克,覆土4厘米。秧苗起挖后要用新高脂膜800倍液做根部喷施处理,再将幼苗按株距栽入沟内,覆土3~5厘米,浇透水,待一周缓苗后第二次覆土。
4.田管
芦笋生长年限长,在第1~2年里应勤中耕、除草、加强肥水,培育健壮植株,使之尽快进入盛产期。
①施肥
芦笋对肥料的需求量以氮肥最多,钾、磷、钙肥次之。秋季或早春重施优质农家肥1500~2000千克/667平方米;在嫩茎抽出4~5厘米高时,给予足够的水分和养分,追催芽肥尿素7~10千克/667平方米,再喷施地果壮蒂灵;采收期追肥2~3次,先重后轻,增施磷钾肥,配合灌水;采笋结束后每667平方米施有机肥1000千克及尿素15千克,进行复壮;8月施人粪尿;一次追肥在霜前2个月结束,以防秋季发新梢。
②灌水
适时灌水可提高芦笋产量、品质,采笋期保持土壤持水量为60%~70%,干旱时10~15天灌水一次,越冬前灌足封冻水。
③病虫害防治
病害有茎枯病、褐斑病、锈病、根腐病等,主要虫害有斜纹夜蛾、地老虎、金针虫、蚜虫、红蜘蛛等。防治方法:冬季加强清园、防涝,防止株丛过密等;剂防治可喷1∶1∶300波尔多液、甲基托布津、多菌灵、敌锈钠、农抗等,7~10天一次,连续2~3次;虫害的防治主要为诱杀成虫,可选用、百菌清、、灭蚜松、速灭杀丁等,并以新高脂膜剂做强力助剂防治。
5.采收
芦笋一般在栽植第3~4年才开始采收,采收期为60~80天。绿芦笋幼茎在25厘米左右可采收,白芦笋幼茎在18厘米左右采收。每天早晨采收一次,气温高时每天早、晚各采收一次。
芦笋又名石刁柏、龙须菜,多年生宿根草本,以其丰富的营养价值被列为世界十大名菜之一。
一、栽培措施
1.育苗
在我区宜春季育苗,一般在4月上、中旬,苗床施足基肥。芦笋种子种皮革质化,透水性,吸水慢,播前用25~30℃的水浸泡2~3天,经催芽后喷施新高脂膜800倍液播种。播完覆细土,并盖草保湿。10~15天开始出苗,育苗用种0.5~1千克/667平方米,育成苗可栽大田0.6~1公顷。
2.选地
芦笋是多年生宿根作物,一般以土质肥沃、通气性好、土层深厚、排水良好、具有保水保肥性的砂壤土或壤土为最适宜;避免透气性的重粘土、耕作层浅、底土坚硬、强酸性或碱性土壤及石砾多的土地,前茬是番茄、甜菜、苜蓿的地块也不宜种植芦笋。
3.定植
宜在春季定植。绿芦笋栽植行距为135~150厘米,白芦笋为取土方便,扩大行距为180厘米,株距均为30厘米,定植沟宽40厘米,沟深25~30厘米,沟内铺施基肥和复合肥,667平方米施土杂肥3000~4000千克,复合肥30千克,覆土4厘米。秧苗起挖后要用新高脂膜800倍液做根部喷施处理,再将幼苗按株距栽入沟内,覆土3~5厘米,浇透水,待一周缓苗后第二次覆土。
4.田管
芦笋生长年限长,在第1~2年里应勤中耕、除草、加强肥水,培育健壮植株,使之尽快进入盛产期。
①施肥 芦笋对肥料的需求量以氮肥最多,钾、磷、钙肥次之。秋季或早春重施优质农家肥1500~2000千克/667平方米;在嫩茎抽出4~5厘米高时,给予足够的水分和养分,追催芽肥尿素7~10千克/667平方米,再喷施地果壮蒂灵;采收期追肥2~3次,先重后轻,增施磷钾肥,配合灌水;采笋结束后每667平方米施有机肥1000千克及尿素15千克,进行复壮;8月施人粪尿;一次追肥在霜前2个月结束,以防秋季发新梢。
②灌水 适时灌水可提高芦笋产量、品质,采笋期保持土壤持水量为60%~70%,干旱时10~15天灌水一次,越冬前灌足封冻水。
③病虫害防治 病害有茎枯病、褐斑病、锈病、根腐病等,主要虫害有斜纹夜蛾、地老虎、金针虫、蚜虫、红蜘蛛等。防治方法:冬季加强清园、防涝,防止株丛过密等;剂防治可喷1∶1∶300波尔多液、甲基托布津、多菌灵、敌锈钠、农抗等,7~10天一次,连续2~3次;虫害的防治主要为诱杀成虫,可选用、百菌清、、灭蚜松、速灭杀丁等,并以新高脂膜剂做强力助剂防治。
5.采收
芦笋一般在栽植第3~4年才开始采收,采收期为60~80天。绿芦笋幼茎在25厘米左右可采收,白芦笋幼茎在18厘米左右采收。每天早晨采收一次,气温高时每天早、晚各采收一次。
1.温度
芦笋对温度的适应范围较广,种子发芽的适宜温度为25-30℃,营养生长的温度为20-30℃,15℃以下生长缓慢,嫩茎发生少,30℃以上嫩茎外皮容易纤维化,笋尖易撒开,品质低劣;35℃以上停止生长。
2.光照
芦笋是喜光植物,要求强光照,日照充足,枝繁叶茂,光合作用与温度有密切关系。高温季节对芦笋生长不利,长期阴雨对芦笋产量也有影响。
3.土壤
芦笋是深根作用,而幼茎又需培土遮光,应选土层深厚、疏松肥沃、富含有机质的沙壤土。PH5.8-6.5。
芦笋是我国重要的农作物,有着食用价值,其嫩苗可以食用,味道鲜美。对于芦笋是一个不错的种植收入来源,农民们也纷纷种植芦笋,可是在种植芦笋的出现了很多问题,有病虫病害等原因导致了产量低下。
1、种子处理
芦笋在进行播种之前,应对其种子进行处理。将种子放入清水以后,清除掉漂浮在睡眠上的秕种子。将剩下的种子进行多次的清洗以及浸泡。种子浸泡一般选择在30摄氏度左右的温水中进行,浸种时间一般为48小时,在浸种过程每天需要换1-2次水。待种子充分吸水并膨胀以后,将种子捞出并沥干,放入盆里以后盖上湿纱布,在25-28摄氏度的环境内进行催芽,在此过程中每天用清水淘洗2次。待种子的胚根露白时,即可以进行播种。
2、苗床制作
芦笋适宜的土壤环境一般为土层深厚、土质肥沃以及地下水位低等。在土质选择上进行选择沙质土。为了保证芦笋在成苗期能够进行良好的生长发育, 基肥对于苗床的制作至关重要。苗床对于基肥的要求较高,一般一亩苗床需要100担腐熟的有机肥,10kg过磷酸钙,10kg,10kg石灰以及10kg尿素。将这些基肥原料混合均匀以后施入土中。
并进行一次耕翻;五到七天以后施入30-40公斤左右的三元复合肥。将混有肥料的苗床土筑成30cm高,1.5m宽的畦,相邻苗床之间的沟宽应控制在30cm左右。苗床制作过程中要保证畦平砟碎。在播种之前,应用50%的多菌灵500倍液对土壤进行喷雾消毒。
3、适时播种
应在适宜的种植时间进行芦笋的播种。芦笋播种时间不宜太晚,否则容易将胚根弄断。芦笋种子发芽的适宜温度为25到30摄氏度,因而在种植过程中一般要求土壤温度控制在10-30摄氏度,如果超过30摄氏度, 会使种子的发芽率受到影响。
一般选择在谷雨到芒种进行播种。在播种过程中,首先应在苗床上沿着畦沟挖开四条用于播种的沟,沟深一般为3-4cm,在播种时种子之间的间距一般控制在6-8cm之间,放好种子之后用脚进行轻踏,从而确保种子埋在了土壤里面。种子播好后在苗床的表面覆薄薄一层土并再次进行整平。之后用草帘或者稻草覆盖苗床以保证其湿润性。
4、苗床管理
待芦笋出苗以后,应揭去苗床上面的覆盖物,如果温度过高,需要做好相应的遮荫处理。当苗株长到70cm左右以后应进行追肥,每20到30天进行一次追肥,连续追肥2-3次。肥料为3-4kg/亩的尿素、4kg/亩的或者10kg/亩的三元复合肥。如果遇到干旱天气,一定要浇足水,每7-10天浇透一次水。如果雨水过多,要做好相关排水工作,待苗床干了以后要及时进行松土。
5、 移栽技术
芦笋的移栽首先要把握好基肥的管理,通常情况下每亩地施入80-100担的土杂肥、10kg的尿素、30kg的过磷酸钙以及10kg的,待土壤与肥料充分混合以后形成一个10-15cm厚的土壤与化肥混合层。移栽一般在5-6月进行。为了保证芦笋定植以后整齐的生长,在起苗时将其切为5-10cm见方的土块从而方便带土移栽。定植过程中应选择苗高0.3cm,有3根以上茎以及7条以上地下储藏根的苗作为定植苗。应控制好栽植密度,栽植后要及时进行追肥。
芦笋种植土壤条件:
1、土壤应是土层深厚、疏松的有适宜透气性且富含有机质、保水保肥力强的腐殖土或砂质壤土。土层浅薄,通气不好,易板结。难排水的黏土和砂砾土以及地下水位高、排水不好的地块,均不宜种植。
2、土壤酸碱度以PH=5.8-7.5为宜。忌强酸碱性土壤,在PH=8以上或5.5以下的土壤中,根系会发育不好,生长会停止或腐烂,地上茎干枯,且品质下降。
3、土壤的含盐量以不超过0.2%为宜。据盐碱地区的经验,在土壤含盐量0.25%左右的地块上芦笋生长良好,但在0.3%以上时,植株生长受到影响,茎枝变细,甚至逐渐枯。
芦笋的种植需要什么条件
芦笋又名石刁柏、龙须菜,多年生宿根草本,以其丰富的营养价值被列为世界十大名菜之一。
一、栽培措施
1.育苗
在我区宜春季育苗,一般在4月上、中旬,苗床施足基肥。芦笋种子种皮革质化,透水性,吸水慢,播前用25~30℃的水浸泡2~3天,经催芽后喷施新高脂膜800倍液播种。播完覆细土,并盖草保湿。10~15天开始出苗,育苗用种0.5~1千克/667平方米,育成苗可栽大田0.6~1公顷。
2.选地
芦笋是多年生宿根作物,一般以土质肥沃、通气性好、土层深厚、排水良好、具有保水保肥性的砂壤土或壤土为最适宜;避免透气性的重粘土、耕作层浅、底土坚硬、强酸性或碱性土壤及石砾多的土地,前茬是番茄、甜菜、苜蓿的地块也不宜种植芦笋。
3.定植
宜在春季定植。绿芦笋栽植行距为135~150厘米,白芦笋为取土方便,扩大行距为180厘米,株距均为30厘米,定植沟宽40厘米,沟深25~30厘米,沟内铺施基肥和复合肥,667平方米施土杂肥3000~4000千克,复合肥30千克,覆土4厘米。秧苗起挖后要用新高脂膜800倍液做根部喷施处理,再将幼苗按株距栽入沟内,覆土3~5厘米,浇透水,待一周缓苗后第二次覆土。
4.田管
芦笋生长年限长,在第1~2年里应勤中耕、除草、加强肥水,培育健壮植株,使之尽快进入盛产期。
①施肥
芦笋对肥料的需求量以氮肥最多,钾、磷、钙肥次之。秋季或早春重施优质农家肥1500~2000千克/667平方米;在嫩茎抽出4~5厘米高时,给予足够的水分和养分,追催芽肥尿素7~10千克/667平方米,再喷施地果壮蒂灵;采收期追肥2~3次,先重后轻,增施磷钾肥,配合灌水;采笋结束后每667平方米施有机肥1000千克及尿素15千克,进行复壮;8月施人粪尿;一次追肥在霜前2个月结束,以防秋季发新梢。
②灌水
适时灌水可提高芦笋产量、品质,采笋期保持土壤持水量为60%~70%,干旱时10~15天灌水一次,越冬前灌足封冻水。
③病虫害防治
病害有茎枯病、褐斑病、锈病、根腐病等,主要虫害有斜纹夜蛾、地老虎、金针虫、蚜虫、红蜘蛛等。防治方法:冬季加强清园、防涝,防止株丛过密等;剂防治可喷1∶1∶300波尔多液、甲基托布津、多菌灵、敌锈钠、农抗等,7~10天一次,连续2~3次;虫害的防治主要为诱杀成虫,可选用、百菌清、、灭蚜松、速灭杀丁等,并以新高脂膜剂做强力助剂防治。
5.采收
芦笋一般在栽植第3~4年才开始采收,采收期为60~80天。绿芦笋幼茎在25厘米左右可采收,白芦笋幼茎在18厘米左右采收。每天早晨采收一次,气温高时每天早、晚各采收一次。
芦笋又名石刁柏、龙须菜,多年生宿根草本,以其丰富的营养价值被列为世界十大名菜之一。
一、栽培措施
1.育苗
在我区宜春季育苗,一般在4月上、中旬,苗床施足基肥。芦笋种子种皮革质化,透水性,吸水慢,播前用25~30℃的水浸泡2~3天,经催芽后喷施新高脂膜800倍液播种。播完覆细土,并盖草保湿。10~15天开始出苗,育苗用种0.5~1千克/667平方米,育成苗可栽大田0.6~1公顷。
2.选地
芦笋是多年生宿根作物,一般以土质肥沃、通气性好、土层深厚、排水良好、具有保水保肥性的砂壤土或壤土为最适宜;避免透气性的重粘土、耕作层浅、底土坚硬、强酸性或碱性土壤及石砾多的土地,前茬是番茄、甜菜、苜蓿的地块也不宜种植芦笋。
3.定植
宜在春季定植。绿芦笋栽植行距为135~150厘米,白芦笋为取土方便,扩大行距为180厘米,株距均为30厘米,定植沟宽40厘米,沟深25~30厘米,沟内铺施基肥和复合肥,667平方米施土杂肥3000~4000千克,复合肥30千克,覆土4厘米。秧苗起挖后要用新高脂膜800倍液做根部喷施处理,再将幼苗按株距栽入沟内,覆土3~5厘米,浇透水,待一周缓苗后第二次覆土。
4.田管
芦笋生长年限长,在第1~2年里应勤中耕、除草、加强肥水,培育健壮植株,使之尽快进入盛产期。
①施肥 芦笋对肥料的需求量以氮肥最多,钾、磷、钙肥次之。秋季或早春重施优质农家肥1500~2000千克/667平方米;在嫩茎抽出4~5厘米高时,给予足够的水分和养分,追催芽肥尿素7~10千克/667平方米,再喷施地果壮蒂灵;采收期追肥2~3次,先重后轻,增施磷钾肥,配合灌水;采笋结束后每667平方米施有机肥1000千克及尿素15千克,进行复壮;8月施人粪尿;一次追肥在霜前2个月结束,以防秋季发新梢。
②灌水 适时灌水可提高芦笋产量、品质,采笋期保持土壤持水量为60%~70%,干旱时10~15天灌水一次,越冬前灌足封冻水。
③病虫害防治 病害有茎枯病、褐斑病、锈病、根腐病等,主要虫害有斜纹夜蛾、地老虎、金针虫、蚜虫、红蜘蛛等。防治方法:冬季加强清园、防涝,防止株丛过密等;剂防治可喷1∶1∶300波尔多液、甲基托布津、多菌灵、敌锈钠、农抗等,7~10天一次,连续2~3次;虫害的防治主要为诱杀成虫,可选用、百菌清、、灭蚜松、速灭杀丁等,并以新高脂膜剂做强力助剂防治。
5.采收
芦笋一般在栽植第3~4年才开始采收,采收期为60~80天。绿芦笋幼茎在25厘米左右可采收,白芦笋幼茎在18厘米左右采收。每天早晨采收一次,气温高时每天早、晚各采收一次。
1.温度
芦笋对温度的适应范围较广,种子发芽的适宜温度为25-30℃,营养生长的温度为20-30℃,15℃以下生长缓慢,嫩茎发生少,30℃以上嫩茎外皮容易纤维化,笋尖易撒开,品质低劣;35℃以上停止生长。
2.光照
芦笋是喜光植物,要求强光照,日照充足,枝繁叶茂,光合作用与温度有密切关系。高温季节对芦笋生长不利,长期阴雨对芦笋产量也有影响。
3.土壤
芦笋是深根作用,而幼茎又需培土遮光,应选土层深厚、疏松肥沃、富含有机质的沙壤土。PH5.8-6.5。
怎样栽培芦笋
芦笋又名石刁柏、龙须菜,多年生宿根草本,以其丰富的营养价值被列为世界十大名菜之一。
一、栽培措施
1.育苗
在我区宜春季育苗,一般在4月上、中旬,苗床施足基肥。芦笋种子种皮革质化,透水性,吸水慢,播前用25~30℃的水浸泡2~3天,经催芽后喷施新高脂膜800倍液播种。播完覆细土,并盖草保湿。10~15天开始出苗,育苗用种0.5~1千克/667平方米,育成苗可栽大田0.6~1公顷。
2.选地
芦笋是多年生宿根作物,一般以土质肥沃、通气性好、土层深厚、排水良好、具有保水保肥性的砂壤土或壤土为最适宜;避免透气性的重粘土、耕作层浅、底土坚硬、强酸性或碱性土壤及石砾多的土地,前茬是番茄、甜菜、苜蓿的地块也不宜种植芦笋。
3.定植
宜在春季定植。绿芦笋栽植行距为135~150厘米,白芦笋为取土方便,扩大行距为180厘米,株距均为30厘米,定植沟宽40厘米,沟深25~30厘米,沟内铺施基肥和复合肥,667平方米施土杂肥3000~4000千克,复合肥30千克,覆土4厘米。秧苗起挖后要用新高脂膜800倍液做根部喷施处理,再将幼苗按株距栽入沟内,覆土3~5厘米,浇透水,待一周缓苗后第二次覆土。
4.田管
芦笋生长年限长,在第1~2年里应勤中耕、除草、加强肥水,培育健壮植株,使之尽快进入盛产期。
①施肥
芦笋对肥料的需求量以氮肥最多,钾、磷、钙肥次之。秋季或早春重施优质农家肥1500~2000千克/667平方米;在嫩茎抽出4~5厘米高时,给予足够的水分和养分,追催芽肥尿素7~10千克/667平方米,再喷施地果壮蒂灵;采收期追肥2~3次,先重后轻,增施磷钾肥,配合灌水;采笋结束后每667平方米施有机肥1000千克及尿素15千克,进行复壮;8月施人粪尿;一次追肥在霜前2个月结束,以防秋季发新梢。
②灌水
适时灌水可提高芦笋产量、品质,采笋期保持土壤持水量为60%~70%,干旱时10~15天灌水一次,越冬前灌足封冻水。
③病虫害防治
病害有茎枯病、褐斑病、锈病、根腐病等,主要虫害有斜纹夜蛾、地老虎、金针虫、蚜虫、红蜘蛛等。防治方法:冬季加强清园、防涝,防止株丛过密等;剂防治可喷1∶1∶300波尔多液、甲基托布津、多菌灵、敌锈钠、农抗等,7~10天一次,连续2~3次;虫害的防治主要为诱杀成虫,可选用、百菌清、、灭蚜松、速灭杀丁等,并以新高脂膜剂做强力助剂防治。
5.采收
芦笋一般在栽植第3~4年才开始采收,采收期为60~80天。绿芦笋幼茎在25厘米左右可采收,白芦笋幼茎在18厘米左右采收。每天早晨采收一次,气温高时每天早、晚各采收一次。
芦笋又名石刁柏、龙须菜,多年生宿根草本,以其丰富的营养价值被列为世界十大名菜之一。
一、栽培措施
1.育苗
在我区宜春季育苗,一般在4月上、中旬,苗床施足基肥。芦笋种子种皮革质化,透水性,吸水慢,播前用25~30℃的水浸泡2~3天,经催芽后喷施新高脂膜800倍液播种。播完覆细土,并盖草保湿。10~15天开始出苗,育苗用种0.5~1千克/667平方米,育成苗可栽大田0.6~1公顷。
2.选地
芦笋是多年生宿根作物,一般以土质肥沃、通气性好、土层深厚、排水良好、具有保水保肥性的砂壤土或壤土为最适宜;避免透气性的重粘土、耕作层浅、底土坚硬、强酸性或碱性土壤及石砾多的土地,前茬是番茄、甜菜、苜蓿的地块也不宜种植芦笋。
3.定植
宜在春季定植。绿芦笋栽植行距为135~150厘米,白芦笋为取土方便,扩大行距为180厘米,株距均为30厘米,定植沟宽40厘米,沟深25~30厘米,沟内铺施基肥和复合肥,667平方米施土杂肥3000~4000千克,复合肥30千克,覆土4厘米。秧苗起挖后要用新高脂膜800倍液做根部喷施处理,再将幼苗按株距栽入沟内,覆土3~5厘米,浇透水,待一周缓苗后第二次覆土。
4.田管
芦笋生长年限长,在第1~2年里应勤中耕、除草、加强肥水,培育健壮植株,使之尽快进入盛产期。
①施肥 芦笋对肥料的需求量以氮肥最多,钾、磷、钙肥次之。秋季或早春重施优质农家肥1500~2000千克/667平方米;在嫩茎抽出4~5厘米高时,给予足够的水分和养分,追催芽肥尿素7~10千克/667平方米,再喷施地果壮蒂灵;采收期追肥2~3次,先重后轻,增施磷钾肥,配合灌水;采笋结束后每667平方米施有机肥1000千克及尿素15千克,进行复壮;8月施人粪尿;一次追肥在霜前2个月结束,以防秋季发新梢。
②灌水 适时灌水可提高芦笋产量、品质,采笋期保持土壤持水量为60%~70%,干旱时10~15天灌水一次,越冬前灌足封冻水。
③病虫害防治 病害有茎枯病、褐斑病、锈病、根腐病等,主要虫害有斜纹夜蛾、地老虎、金针虫、蚜虫、红蜘蛛等。防治方法:冬季加强清园、防涝,防止株丛过密等;剂防治可喷1∶1∶300波尔多液、甲基托布津、多菌灵、敌锈钠、农抗等,7~10天一次,连续2~3次;虫害的防治主要为诱杀成虫,可选用、百菌清、、灭蚜松、速灭杀丁等,并以新高脂膜剂做强力助剂防治。
5.采收
芦笋一般在栽植第3~4年才开始采收,采收期为60~80天。绿芦笋幼茎在25厘米左右可采收,白芦笋幼茎在18厘米左右采收。每天早晨采收一次,气温高时每天早、晚各采收一次。
1.温度
芦笋对温度的适应范围较广,种子发芽的适宜温度为25-30℃,营养生长的温度为20-30℃,15℃以下生长缓慢,嫩茎发生少,30℃以上嫩茎外皮容易纤维化,笋尖易撒开,品质低劣;35℃以上停止生长。
2.光照
芦笋是喜光植物,要求强光照,日照充足,枝繁叶茂,光合作用与温度有密切关系。高温季节对芦笋生长不利,长期阴雨对芦笋产量也有影响。
3.土壤
芦笋是深根作用,而幼茎又需培土遮光,应选土层深厚、疏松肥沃、富含有机质的沙壤土。PH5.8-6.5。
芦笋是我国重要的农作物,有着食用价值,其嫩苗可以食用,味道鲜美。对于芦笋是一个不错的种植收入来源,农民们也纷纷种植芦笋,可是在种植芦笋的出现了很多问题,有病虫病害等原因导致了产量低下。
1、种子处理
芦笋在进行播种之前,应对其种子进行处理。将种子放入清水以后,清除掉漂浮在睡眠上的秕种子。将剩下的种子进行多次的清洗以及浸泡。种子浸泡一般选择在30摄氏度左右的温水中进行,浸种时间一般为48小时,在浸种过程每天需要换1-2次水。待种子充分吸水并膨胀以后,将种子捞出并沥干,放入盆里以后盖上湿纱布,在25-28摄氏度的环境内进行催芽,在此过程中每天用清水淘洗2次。待种子的胚根露白时,即可以进行播种。
2、苗床制作
芦笋适宜的土壤环境一般为土层深厚、土质肥沃以及地下水位低等。在土质选择上进行选择沙质土。为了保证芦笋在成苗期能够进行良好的生长发育, 基肥对于苗床的制作至关重要。苗床对于基肥的要求较高,一般一亩苗床需要100担腐熟的有机肥,10kg过磷酸钙,10kg,10kg石灰以及10kg尿素。将这些基肥原料混合均匀以后施入土中。
并进行一次耕翻;五到七天以后施入30-40公斤左右的三元复合肥。将混有肥料的苗床土筑成30cm高,1.5m宽的畦,相邻苗床之间的沟宽应控制在30cm左右。苗床制作过程中要保证畦平砟碎。在播种之前,应用50%的多菌灵500倍液对土壤进行喷雾消毒。
3、适时播种
应在适宜的种植时间进行芦笋的播种。芦笋播种时间不宜太晚,否则容易将胚根弄断。芦笋种子发芽的适宜温度为25到30摄氏度,因而在种植过程中一般要求土壤温度控制在10-30摄氏度,如果超过30摄氏度, 会使种子的发芽率受到影响。
一般选择在谷雨到芒种进行播种。在播种过程中,首先应在苗床上沿着畦沟挖开四条用于播种的沟,沟深一般为3-4cm,在播种时种子之间的间距一般控制在6-8cm之间,放好种子之后用脚进行轻踏,从而确保种子埋在了土壤里面。种子播好后在苗床的表面覆薄薄一层土并再次进行整平。之后用草帘或者稻草覆盖苗床以保证其湿润性。
4、苗床管理
待芦笋出苗以后,应揭去苗床上面的覆盖物,如果温度过高,需要做好相应的遮荫处理。当苗株长到70cm左右以后应进行追肥,每20到30天进行一次追肥,连续追肥2-3次。肥料为3-4kg/亩的尿素、4kg/亩的或者10kg/亩的三元复合肥。如果遇到干旱天气,一定要浇足水,每7-10天浇透一次水。如果雨水过多,要做好相关排水工作,待苗床干了以后要及时进行松土。
5、 移栽技术
芦笋的移栽首先要把握好基肥的管理,通常情况下每亩地施入80-100担的土杂肥、10kg的尿素、30kg的过磷酸钙以及10kg的,待土壤与肥料充分混合以后形成一个10-15cm厚的土壤与化肥混合层。移栽一般在5-6月进行。为了保证芦笋定植以后整齐的生长,在起苗时将其切为5-10cm见方的土块从而方便带土移栽。定植过程中应选择苗高0.3cm,有3根以上茎以及7条以上地下储藏根的苗作为定植苗。应控制好栽植密度,栽植后要及时进行追肥。
芦笋种植土壤条件:
1、土壤应是土层深厚、疏松的有适宜透气性且富含有机质、保水保肥力强的腐殖土或砂质壤土。土层浅薄,通气不好,易板结。难排水的黏土和砂砾土以及地下水位高、排水不好的地块,均不宜种植。
2、土壤酸碱度以PH=5.8-7.5为宜。忌强酸碱性土壤,在PH=8以上或5.5以下的土壤中,根系会发育不好,生长会停止或腐烂,地上茎干枯,且品质下降。
3、土壤的含盐量以不超过0.2%为宜。据盐碱地区的经验,在土壤含盐量0.25%左右的地块上芦笋生长良好,但在0.3%以上时,植株生长受到影响,茎枝变细,甚至逐渐枯。
芦笋以嫩茎作蔬菜食用,风味独特,营养丰富,含有多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和多糖类、皂甙等物质,是目前世界公认的优质保健食品。
1芦笋品种
据富阳市18年芦笋生产实践表明,“UCl57"、“UC800"两个芦笋品种较适宜生长,长势旺盛,嫩茎粗壮均匀,笋尖鳞片抱合紧密不易散头,商品率高,目前种植面积10000亩以上。
2播种育苗
2.1播期在我市可按春、夏、秋三期播种,尤以春季4月上旬播种。亩用芦笋种子50g。
2.2催芽芦笋种子壳较厚、有蜡质层,应用沙在清水中搓洗,除去蜡质,用25~3012温水浸种48~72小时,每天换水一次,浸后沥干,用多层纱布或湿纸包好在25~3012温度下保温保湿催芽,待种子露白后即可播种。
2.3育苗选用砂质土壤或菜园土作苗床,每亩大田做苗床50m2,用有机肥180kg,磷肥2kg,钾肥2kg,混合均匀后撒施于表面,然后翻耕入土、耙细。土壤消毒用40%芦笋青粉剂兑水600倍45kg浇洒。苗床做成宽1.2m、高15~20cm的畦,在床面与畦垂直方用3~4cm粗木棍每隔20cm压一条播种沟,沟深2~3cm,在沟内每隔8~10cm播一颗种子,后盖0.5~0.8cm的焦泥灰,播后在苗床上覆盖一层薄稻草,再用40%芦笋青粉剂兑水700倍浇洒。春季苗床要用薄膜小拱棚保温,当20%的幼苗出土时揭掉覆盖稻草。小拱棚育苗要及时注意气温变化,在晴天棚内温度超过3012时,要迅速通风换气;当气温稳定在20~30℃时,可揭去小拱棚薄膜。苗高在10cm时及时中耕锄草,施追肥,每隔10天施一次40%芦笋青粉剂兑水600倍加10~20%的人粪尿混合液浇施。春播苗龄应控制在45-60天,及时移栽。
3整地移栽
3.1整地芦笋生长适于土层深厚、疏松、富含有机质、排灌良好的培泥沙田。移栽前亩施腐熟有机肥3000~4000l‘g,深翻入土,用拖拉机旋耕耙细,平整土地,开好定植沟,沟距1.5~1.6m,沟宽40cm,沟深30~40cna,沟内亩施有机肥1500kg,磷肥50kg,钾肥25kg,人粪1000kg,掺入40%芦笋青粉剂0.75kg,施于沟内,上面覆盖一层松土,使沟面与畦面相平。3.2移栽定植选阴天或晴天下午3时后移栽,移苗时尽量少伤根,带土移栽,按苗大小分级定植于沟内,移栽密度株距30cm,亩移栽1200株左右。移栽时将苗根与土轻轻压实,每株浇清水粪O.5kg后再盖上松土3~5cm即可。定植后每隔5~7天亩施清水粪500kg,隔10~15天培土一次,每次2~3cm,结合中耕锄草,每隔20天左右亩施复合肥5~8kg,每隔7~lO天,用40%芦笋青粉剂兑水600倍喷于植株茎叶,以防治茎枯病。新栽芦笋茎秆较细,要适时搭架用尼龙绳固定茎秆,及时疏枝有利通风透光。并做好抗旱排涝工作。进入9月中旬,每棵盘保留健壮、分布均匀的茎株10~15根,多余的嫩茎可拔去。4芦笋母茎的留养
经长期试验,证明采用一年二次留母茎栽培法是芦笋获得高产的有效途径。每年3月开始,陆续有春芦笋嫩茎出土,即可采收。在4月上中旬选无病斑、健壮、茎粗1.0cm以上芦笋留养母茎,春季每棵盘二年生芦笋留母茎2~3根,3~4年生芦笋留母茎5~8根。秋季每棵盘留养母茎15~25根,母茎留养后及时搭架用尼龙绳固定,母茎植株高达1.2~1.5m时及时打顶。
5施肥
据我们多年芦笋栽培经验,芦笋整个生育期采用冬肥足、春肥控、夏肥重、秋肥补的施肥原则。芦笋生长需要大量有机肥料,使土质疏松肥沃,有利于地下根系的伸展。每年5月下旬亩施有机肥10001500kg,9月中下旬亩施有机肥2000~3000kg,沿植株根部15-20cm,挖深8~12cm的沟施入,并覆土。在整个芦笋生长过程中一般每年施追肥12次,以有机复合肥为佳(N+P2 05+K20≥16%、有机质≥25%)。成年芦笋年亩用量300~400kg,若是用高浓度复合肥(N+P2 05十K20≥45%),亩用量为150~200kg。芦笋对养分吸收以钾为最多,其次是氮、磷。氮肥施用要适量,还要施用适量的钙、镁、锌、硼以及硅元素。
6芦笋病虫害的防治
6.1芦笋茎枯病 茎枯病发生于芦笋母茎留养生长时期,据我市多年剂防治筛选,40%芦笋青粉剂对防治茎枯病效果较好;其次是1%多抗灵;再次是80%丰收可湿性粉剂;其他可用1000万单位的农用键霉素粉剂;用50%多菌灵和70%锌混合防治,效果也不错。6.2防治方法在春秋留养母茎期间,当芦笋生长高度达5cm以上时,则用40%芦笋青粉剂加少量农用链霉素兑水50倍自下而上用毛笔涂刷,每隔一天涂母茎一次,直至主秆分枝;在母茎分枝放叶后用40%芦笋青粉剂加农用链霉素兑水400~600倍全枝喷施,前期每隔4~5天,中期每隔7~10天,后期每隔10~15天喷一次,直到母茎开始衰老时停止喷。若发现母茎群体中有患茎枯病的植株,应剪去病株,及时用防治,整株发病应及时拔掉烧毁。11月底到12月上旬当母茎枯萎后,即可部分割除,并清理残枝叶,移出芦笋田集中烧毁。然后在芦笋根都扒开土层2~3cm,用40%芦笋青粉剂兑水600倍,每亩用液600kg浇于根基部消毒越冬。6.3虫害在芦笋整个生长过程中,蚜虫、斜纹夜蛾、甜菜夜蛾、蓟马等害虫危害芦笋茎叶。在5~9月对夜蛾和蓟马等害虫可用5%抑太保乳油1500~3000倍或用10%粉可湿性粉剂1000倍喷施,均可有效虫。
7芦笋塑料大棚栽培
大棚栽培芦笋可使春笋从4月初提早至2~3月采收,且可使春季母茎留养提早,同时夏笋采收相应提前,延长采收期,增加产量。大棚栽培选择三年生以上高产田块,12月底至1月上旬搭棚.竹棚、钢管棚均可。大棚宽6m,高1.5~1.8m,大棚内边畦加盖小拱棚,保持棚内温度均衡,中午温度高于30"C时。应及时通风防止高温烧笋。大棚芦笋春季母茎提前于4月初留养,母茎留养后,中午温度超过30℃时拉开两端薄膜进行通风降温,碰到低温及时封膜保温。当母茎分枝放叶后,气温已正常,可拆除大棚采用常规的田间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