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的雨霖铃的原文解释和重点词的注释
【原文】
柳永《雨霖铃慢》的原文解释和重点词的注释,值得收藏
柳永《雨霖铃慢》的原文解释和重点词的注释,值得收藏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②都门帐饮无绪,③留恋处,④兰舟催发。⑤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⑥念去去、千里烟波,⑦暮霭沉沉楚天阔。⑧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⑨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⑩
【注释】
①此调原为唐教坊曲。相传唐玄宗避安禄山乱入蜀,时霖雨连日,栈道中听到。为悼念杨贵妃,便采作此曲,后柳永用为词调。又名《雨霖铃慢》。上下阕,一百零三字,仄韵。
②骤雨:阵雨。
③都门帐饮:在京都郊外搭起帐幕设宴饯行。无绪;没有情绪,无精打采。
④留恋处:一作“方留亦处”。
⑤兰舟:据《述异记》载,鲁班曾刻木兰树为舟。后用作船的美称。
⑥凝噎:悲痛气塞,说不出话来。即是“凝咽”。
⑦去去:分手后越来越远。
⑧暮霭:傍晚的云气。沉沉:深厚的样子。楚天:南天。古时长江下游地区属楚国,故称。
⑨经年:经过一年或多年。
⑩风情:男女恋情。
【译文】
秋后的知了叫得是那样地凄凉悲切,面对着和亭,正是傍晚时候,一阵急雨刚住。在汴京城门外饯行的帐蓬里喝着酒,没有好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人已催着出发。握着手互相瞧着,满眼泪花,直到也无言相对,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想到这回去南方,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烟波,那夜雾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无边。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是离别,更何况又逢这冷落凄凉的秋天,这离愁哪能经受得了!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这一去长年相别,(相爱的人不在一起,)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气、好风景,也如同虚设。就纵然有满腹的情意,又再同谁去诉说呢?
请给我《雨霖铃》的文字与解释!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秋后的知了叫得是那样地凄凉悲切,面对着和亭,正是傍晚时候,一阵急雨刚住。在汴京城门外饯行的帐蓬里喝着酒,没有好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人已催着出发。握着手互相瞧着,满眼泪花,直到也无言相对,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想到这回去南方,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烟波,那夜雾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无边。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是离别,更何况又逢这冷落凄凉的秋天,这离愁哪能经受得了!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这一去长年相别,(相爱的人不在一起,)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气、好风景,也如同虚设。就纵然有满腹的情意,又再同谁去诉说呢?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我要柳永的《雨霖铃》全文,解释和赏析
注释
1. 都门:京城门外。
2. 帐饮:道路旁设棚帐,备酒食以饯行。
3. 凝噎:声音似断若续。
4. 楚天:指楚地。今湖南、湖北一带均属楚地。
译文
深秋的蝉声,对着傍晚的长亭,叫得凄凉急促,急骤的阵雨刚刚才停。在这京城门外设帐饯行,却毫无情绪,想要多留恋一会儿,船已赶着出发。两人的手紧紧握着,满眼泪水相对望,竟一句话都说不出,全部哽咽在喉中。想着这次远去,沿着滔滔千里江水,直到那暮晚云气弥漫的南方。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总是为离别而悲伤,更何况还在如此凄冷的深秋时节。今晚酒醒之后,不知我人到了哪里,也许是种满杨柳的岸边,那里有不停吹来破晓前的冷风,以及即将落下的月亮。如今一别,可能漫长数年,就算遇到良辰美景,对我也形同虚设。纵使我心中再有千种情意,又可以向谁诉说?
故事
《雨霖铃》为柳永从京城开封离开,准备前往南方上任新职时,相知女子在京城道外为他搭帐设席饯别。天生多情的词人,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阕堪称其词的代表佳作。
全词主写离别不舍。上片依次描述离别当下周围的场面情景,以及两人的动作情态,词人掌握所有细部情节,宛如一出连续剧的文字演出,最末“暮霭沉沉”也意味着对未来前途的茫茫。下片则接承上片,词人甫与心上人分别,情思不免澎湃激动,省悟人生最悲伤的,莫过多情人的离别,且想像自己醉酒醒来,兰舟临靠杨柳岸,晓风吹拂,月也即将落下,从今而后,任何良辰美景,对他已毫无意义,因为潜伏内心的款款深情,自今宵一别,再也无人表诉。其中“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之所以被后人推为千古佳句,在于作者点染出虚实相生、情景交融,仿佛置身一处凄清冷落的意象空间,使人与他一同感受离别的沉重悲苦,以及孑然一身的孤独。
柳永〈雨霖铃〉刻画人心入微,广受众人喜爱,甚至还蔓延到本应六根清静的佛门子弟,据南宋人释普济编写的一本关于禅宗史的《五灯会元》,内容提到,曾在邢州(今河北邢台)开元寺修行的法明上座,平时不但嗜酒,也喜欢吟唱柳永的词,临终之前,摄衣就座,念出一首偈语:“平生醉里颠蹶,醉里却有分别。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后半段全出自〈雨霖铃〉,虽不知这位佛门中人修习佛法的高下如何,但可以确定的是,他对柳永的词,不仅只是熟悉与爱好,还把它作成自己临终偈语,相伴进入天堂。
柳永《雨霖铃》全文及解释
《雨霖铃》
柳永(宋)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解释:
寒蝉的叫声哀婉凄切,黄昏时分,长亭外刚刚下过一场急雨。在这都门送别的酒宴上,我无心饮酒,因为不想与你分离。正当此时,兰舟鸣起响笛,催促我出发。你我紧拉着手相对流泪对视,一时间竟无话可说,只是一阵哽咽。多情的人自古以来就怕离别,更何况在这冷落的清秋。今天晚上只须醉酒沉睡,待醒来时,当晨风吹拂,杨柳在河岸上的微风中轻轻摇摆,天空上挂着一弯残月。如此好的良辰美景,因你我不在一起,变得毫无意义,纵然有再多情意,能告诉谁呢?
此词为抒写离情别绪的千古名篇,也是柳词和有宋一代婉约词的杰出代表。词中,作者将他离开汴京与恋人惜别时的真情实感表达得缠绵悱恻,凄婉动人。词的上片写临别时的情景,下片主要写别后情景。全词起伏跌宕,声情双绘,是宋元时期流行的“宋金十大曲”之一。起首三句写别时之景,点明了地点和节序。
《礼记月令》云:“孟秋之月,寒蝉鸣。”可见时间大约在农历七月。然而词人并没有纯客观地铺叙自然景物,而是通过景物的描写,氛围的渲染,融情入景,暗寓别意。秋季,暮色,骤雨寒蝉,词人所见所闻,无处不凄凉。“对长亭晚”一句,中间插刀,极顿挫吞咽之致,更准确地传达了这种凄凉况味。
这三句景色的铺写,也为后两句的“无绪”和“催发”,设下伏笔。“都门帐饮”,语本江淹《别赋》:“帐饮东都,送客金谷。”他的恋人在都门外长亭摆下酒筵给他送别,然而面对美酒佳肴,词人毫无兴致。接下去说:“留恋处、兰舟催发”,这七个字完全是写实,然却以精炼之笔刻画了典型环境与典型心理:一边是留恋情浓,一边是兰舟催发,这样的矛盾冲突何其类锐!这里的“兰舟催发”,却以直笔写离别之紧迫,虽没有他们含蕴缠绵,但却直而能纡,更能促使感情的深化。
于是后面便迸出“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二句。寥寥十一字,语言通俗而感情深挚,形象逼真 ,如在目前。真是力敌千钧!词人凝噎在喉的就“念去去”二句的内心独白。这里的去声“念”字用得特别好,读去声,作为领格,上承“凝噎”而自然一转,下启“千里”以下而一气流贯。“念”字后“去去”二字连用,则愈益显示出激越的声情,读时一字一顿,遂觉去路茫茫,道里修远。“千里”以下,声调和谐,景色如绘。既曰“烟波”,又曰“暮霭”,更曰“沉沉”,着色一层浓似一层 ;既曰“千里”,又曰“阔”,一程远似一程。道尽了恋人分手时难舍的别情。
《雨霖铃》的解释是什么?
寒蝉的叫声哀婉凄切,黄昏时分,长亭外刚刚下过一场急雨。在这都门送别的酒宴上,我无心饮酒,因为不想与你分离。
正当此时,兰舟鸣起响笛,催促我出发。你我紧拉着手相对流泪对视,一时间竟无话可说,只是一阵哽咽。多情的人自古以来就怕离别,更何况在这冷落的清秋。
今天晚上只须醉酒沉睡,待醒来时,当晨风吹拂,杨柳在河岸上的微风中轻轻摇摆,天空上挂着一弯残月。
如此好的良辰美景,因你我不在一起,变得毫无意义,纵然有再多情意,能告诉谁呢?
《雨霖铃》创作者柳永是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词人, 也是两宋词坛上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
柳永大力创作慢词,将敷陈其事的赋法移植于词,同时充分运用俚词俗语,以适俗的意象、淋漓尽致的铺叙、平淡无华的白描等独特的艺术个性,对宋词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雨霖铃全文,加解释、思想感情、写作背景
《雨霖铃》全文: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dū)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nǎ)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译文】
秋后的蝉叫得是那样地凄凉而急促,面对着长亭,正是傍晚时分,一阵急雨刚停住。在京都城外设帐饯(jiàn,本义:设酒食送行) 别,却没有畅饮的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的人已催着出发。握着手互相瞧着对方泪光闪闪的眼睛,直到也无言相对,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想到这回去南方,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烟波,那夜雾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无边。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是离别,更何况又逢这萧瑟冷落的秋季,这离愁哪能经受得了!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面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这一去长年相别,(相爱的人不在一起,)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气、好风景,也如同虚设。即使有满腹的情意,又再同谁去诉说呢?
【赏析】
这首词是柳永的代表作。本篇为作者离开汴京南下时与恋人惜别之作。词中以种种凄凉、冷落的秋天景象衬托和渲染离情别绪,活画出一幅秋江别离图。作者仕途失意,不得不离开京都远行,不得不与心爱的人分手,这双重的痛苦交织在一起,使他感到格外难受。他真实地描述了临别时的情景。全词由别时眼前景入题。起三句,点明了时地景物,以暮色苍苍,蝉声凄切来烘托分别的凄然心境。“都门”以下五句,既写出了饯别欲饮无绪的心态,又形象生动地刻画出执手相看无语的临别情事,语简情深,极其感人。“念去去”二句,以“念”字领起,设想别后所经过的千里烟波,遥远路程,令人感到离情的无限愁苦。下片重笔宕开,概括离情的伤悲。“多情”句,写冷落凄凉的深秋,又不同于寻常,将悲伤推进一层。“今宵”二句,设想别后的境地,是在残月高挂、晓风吹拂的杨柳岸,勾勒出一幅清幽凄冷的自然风景画。末以痴情语挽结,情人不在,良辰美景、无限风情统归枉然,情意何等执着。整首词情景兼融,结构如行云流水般舒卷自如,时间的层次和感情的层次交叠着循序渐进,一步步将读者带入作者感情世界的深处。
《雨霖铃》是先写别景别情,而后设想别后相思,词以当前景物起兴,铺叙了时间地点及分手时难舍难分的情景,下片写男主人公设想别后的情景,伤别而适遇清秋,于是更加伤感,乃以“今宵”两句设想将来,虚景实写,接着直接言情加重离别之意。该诗寓情于景,注重以当前景物起兴,为抒感做铺叙。
【背景】
宋都汴京 ( 今河南开封 ) 是柳永逗留时间较长的地方。《雨霖铃》就是他离开京城时所写。柳永因作词忤仁宗遂“失意无俚,流连坊曲”为歌伶乐伎撰写曲子词。此词为柳永从汴京南下时与一位恋人的惜别之作。倾吐深深的离愁时,也抒发了对自己遭遇的感慨和受压抑的愤懑。
以上,希望对LZ乃有帮助。
原文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dū)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雨霖铃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nǎ)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背景
宋都汴京 ( 今河南开封 ) 是柳永逗留时间较长的地方。《雨霖铃》就是他离开京城时所写。柳永因作词忤仁宗遂“失意无俚,流连坊曲”为歌伶乐伎撰写曲子词。此词为柳永从汴京南下时与一位恋人的惜别之作。倾吐深深的离愁时,也抒发了对自己遭遇的感慨和受压抑的愤懑
译文
秋后的蝉叫得是那样地凄凉而急促,面对着长亭,正是傍晚时分,一阵急雨刚停住。在京都城外设帐饯(jiàn,本义:设酒食送行) 别,却没有畅饮的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的人已催着出发。握着手互相瞧着对方泪光闪闪的眼睛,直到也无言相对,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想到这回去南方,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烟波,那夜雾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无边。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是离别,更何况又逢这萧瑟冷落的秋季,这离愁哪能经受得了!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面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这一去长年相别,(相爱的人不在一起,)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气、好风景,也如同虚设。即使有满腹的情意,又再同谁去诉说呢?
思想感情 通过景物的描写,氛围的渲染,融情入景,暗寓别意。秋季,暮色,骤雨寒蝉,词人所见所闻,无处不凄凉,抒发离愁别绪,表达惜别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