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合格品处理流程及处理方式
处理流程:
不合格产品处理方案 不合格产品处理方案模板
不合格产品处理方案 不合格产品处理方案模板
根据不合格品的控制要求定义的不合格品经识别、区分、隔离、标示后,依照各过程的作业程序要求或控制进行处理,或经工艺、质量、生产等相关部门评估执行返工、修理、挑选、报废、特采、降级等作业。
处理方式:
①纠正---“为消除已发现的不合格所采取的措施”。其中主要包括:
·返工—“为使不合格产品符合要求而对其所采取的措施”;
·返修—“为使不合格产品满足预期用途而对其所采取的措施”
·降级--“为使不合格产品符合不同于原有的要求而对其等级的改变”
②报废—“为避免不合格产品原有的预期用途而对其采取的措施”。不合格品经确认无法返工和让步接收,或虽可返工但返工费用过大、不经济的均按废品处理。
③让步—“对使用或放行不符合规定要求的产品的许可”。
让步接收是指产品不合格,但其不符合的项目和指标对产品的性能、寿命、安全性、可靠性、互换性及产品正常使用均无实质性的影响,也不会引起顾客提出申诉、索赔而准予放行的不合格品。让步接收实际上就是对一定数量不符合规定要求的材料、产品准予放行的书面认可。
不良品的三种处理方式
返工与返修:返工、返修是指对不合格品重新加工和修理,使品质达到规定要求。退货:因品质不合格,经鉴定后,将来货退回发货部门。报废:物料报废,将直接造成工厂经济损失,在收到物料报废申请时须认真核对。
购买不合格产品可以怎么处理
一般情况下,如果买到不合格的商品,可以依照规定、双方约定要求商家退货,或者要求商家进行更换、修理。没有约定和双方约定的,可以在收到商品之日起七日内要求商家退货。如果七日后符合法定解除合同条件的,大家可以及时要求商家退货,不符合法定解除合同条件的,可以要求商家进行更换、修理。如果需商家进行退货、更换、修理的,商家应当承担运费等必要费用。
法律依据:
《中华产品质量法》
第四十条售出的产品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销售者应当负责修理、更换、退货;给购买产品的消费者造成损失的,销售者应当赔偿损失:(一)不具备产品应当具备的使用性能而事先未作说明的;(二)不符合在产品或者其包装上注明采用的产品标准的;(三)不符合以产品说明、实物样品等方式表明的质量状况的。销售者依照前款规定负责修理、更换、退货、赔偿损失后,属于生产者的或者属于向销售者提品的其他销售者(以下简称供货者)的的,销售者有权向生产者、供货者追偿。销售者未按照款规定给予修理、更换、退货或者赔偿损失的,由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生产者之间,销售者之间,生产者与销售者之间订立的买卖合同、承揽合同有不同约定的,合同当事人按照合同约定执行。
第四十七条因产品质量发生民事时,当事人可以通过协商或者调解解决。当事人不愿通过协商、调解解决或者协商、调解不成的,可以根据当事人各方的协议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当事人各方没有达成仲裁协议或者仲裁协议无效的,可以直接向。
不合格品的处置方式有哪几种
不合格品是指未能符合规定标准的产品或物品,其对于企业的正常运营和消费者的安全健康都会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企业需要采取适当的方式进行处置,以确保不合格品不会进入市场或对产品质量和企业形象造成损害。一般来说,不合格品的处置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销毁:不合格品有时可能会对消费者的安全造成威胁,如食品、品等,这些产品必须被销毁,以确保不会再次进入市场。销毁方式一般有焚烧、破碎、深埋等方法。2.改造:对于某些不合格品,如原材料、半成品等,可以通过改变生产工艺或生产方式,将其改造为符合标准的产品。例如,可将不合格的面粉改造成饼干等食品。
3.回收:对于一些可以回收的不合格品,如包装材料、废旧设备等,可以通过回收利用,减少浪费,降低成本。4.二次加工:对于某些不合格品,可以通过二次加工将其改变成其他产品。例如,将不合格的衣服改造成其他款式或设计。5.降价出售:对于一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质量的不合格品,如电子产品等,可以通过降价出售,以减少损失和影响。无论采用哪种方式进行不合格品的处理,企业都应该遵循相关法规和标准,并采取严格的管理措施确保处理的合规性和安全性。同时,企业也应该积极采取预防措施,减少不合格品的产生,提高产品质量,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不合格品的处理方式
根据GB/T19000-2008的规定,对不合格品的处置有三种方式:
纠正
报废
让步
纠正:
返工:
“为使不合格产品符合要求而对其所采取的措施”;
返修:
“为使不合格产品满足预期用途而对其所采取的措施”
降级:
“为使不合格产品符合不同于原有的要求而对其等级的改变”
报废:
“为避免不合格产品原有的预期用途而对其采取的措施”。不合格品经确认无法返工和让步接收,或虽可返工但返工费用过大、不经济的均按废品处理。
让步:
“对使用或放行不符合规定要求的产品的许可”。让步接收是指产品不合格,但其不符合的项目和指标对产品的性能、寿命、安全性、可靠性、互换性及产品正常使用均无实质性的影响,也不会引起顾客提出申诉、索赔而准予放行的不合格品。
不合格品:
不合格品是指经检验和试验判定,产品质量特性与相关技术要求和图纸工程规范相偏离,不再符合接收准则的产品。
一. 质量部
负责不合格品处置活动之协调,包含来料不合格、生产中不合格、顾客反馈不合格等。
定义不合格品的区分、隔离及标示方式;
介绍不合格的定义,包含的内容,重点是不合格品的处置
不合格品的处理流程?
1、检验部门所属各检验站(组)应设有不合格品隔离区(室)或隔离箱。
2、一旦发现不合格品及时做出标识后,应立即进行隔离存放,避免造成误用或误装,严禁个人或作业组织随意储存、移用、处理不合格品。
3、及时或定期组织有关人员对不合格品进行评审和分析处理。
4、对确认为拒收和判废的不合格品,应严加隔离和管理,对私自动用废品者,检验人员有权制止、追查、上报。
5、根据对不合格品分析处理意见,对可返工的不合格品应填写返工单交相应生产作业部门返工;对降级使用或改作他用的不合格品,应做出明确标识交有关部门处理;对拒收和报废的不合格品应填拒收和报废单交供应部门或废品库处理。
扩展资料
根据GB/T19000-2008的规定,对不合格品的处置有三种方式:
1、纠正---“为消除已发现的不合格所采取的措施”。其中主要包括:
返工—“为使不合格产品符合要求而对其所采取的措施”;
返修—“为使不合格产品满足预期用途而对其所采取的措施”
降级--“为使不合格产品符合不同于原有的要求而对其等级的改变”
2、报废—“为避免不合格产品原有的预期用途而对其采取的措施”。不合格品经确认无法返工和让步接收,或虽可返工但返工费用过大、不经济的均按废品处理。
3、让步—“对使用或放行不符合规定要求的产品的许可”。
参考资料来源:
不合格产品怎么处理
如果出现产品质量不合格的情况下会没收此类不合格的商品,同时也是会没收销售不合格产品所得,那么为了避免企业生产出违规的产品也是会进行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活动,如果监督机关发现了企业生产或者销售了质量不过关的产品后,也是可以要求企业立即进行停业整顿并限期整改。
不合格产品召回及其处理制度
1.商品返厂管理制度
(1)返厂商品的账务处理,要严格执行有关财会制度,要真实体现,全面反映返厂商品的应收应付关系,不得遗漏。
(2)凡需做返厂处理的购进商品,采购员必须征得厂方同意,并与厂方达成文字处理意见后,通知保管员做好返厂具体工作,否则,不得盲目返厂.凡因盲目返厂造成的拖欠债务,由当事人追回。
(3)凡需做返厂处理的代销商品(包括厂方借,调的商品),采购员提前15天与厂方联系,15天内收不到厂方答复,可留信函为凭,凡厂方无故拖延,不予返厂的商品,要向厂方征收保管费。
(4)已出库的商品返厂,必须先退库再由保管员做返厂;已出库,未退库的商品和柜台内的商品,任何人不得随意返厂,否则按丢失商品追究当事人。
(5)商品返厂时,保管员要填制商品返厂单并随货同行,及时通告厂方凭单验收。
(6)物流中心各部室必须认真对待商品返厂工作,保管员要点细数,清件数,分规格,包装要捆扎牢固,要详细填写运单和运输凭证,并及时做好保管账卡的记录。
(7)凡是厂方采取以货换货直接调换商品方式解决商品返厂的,物流中心采购员,保管员必须坚持"同种商品一次性调清不拖欠"的原则,坚决不允许以金额核准数量的异货相抵。
法律依据:根据《产品质量法》的规定进行处罚。包括没收这些不合格商品,没收销售不合格商品的利润,并根据不合格商品的货值的倍数进行处罚。
《产品质量法》的具体规定如下:第四十九条生产、销售不符合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标准、行业标准的产品的,责令停止生产、销售,没收违法生产、销售的产品,并处违法生产、销售产品(包括已售出和未售出的产品,下同)货值金额等值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的,吊销营业执照;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