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达尔效应形成的条件 丁达尔效应的成因


关于丁达尔效应形成的条件,丁达尔效应的成因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今天小柳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丁达尔效应形成的条件 丁达尔效应的成因丁达尔效应形成的条件 丁达尔效应的成因


丁达尔效应形成的条件 丁达尔效应的成因


1、丁达尔效应是怎么形成的?在光的传播过程中,光线照射到粒子时,如果粒子大于入射光波长很多倍,则发生光的反射;如果粒子小于入射光波长,则发生光的散射,这时观察到的是光波环绕微粒而向其四周放射的光,称为散射光或乳光。

2、丁达尔效应就是光的散射现象或称乳光现象。

3、由于真溶液粒子直径一般不超过1nm,胶体粒子介于溶液中溶质粒子和浊液粒子之间,其直径在1~100nm。

4、小于可见光波长(400nm~700nm),因此,当可见光透过胶体时会产生明显的散射作用。

5、而对于真溶液,虽然分子或离子更小,但因散射光的强度随散射粒子体积的减小而明显减弱,因此,真溶液对光的散射作用很微弱。

6、此外,散射光的强度还随分散体系中粒子浓度增大而增强。

7、所以说,胶体能有丁达尔现象,而溶液几乎没有,可以采用丁达尔现象来区分胶体和溶液,注意:当有光线通过悬浊液时有时也会出现光路,但是由于悬浊液中的颗粒对光线的阻碍过大,使得产生的光路很短。

8、丁达尔效应的发现:1869年,丁达尔发现,若令一束汇聚的光通过溶胶,则从侧面(即与光束垂直的方向)可以看到一个发光的圆锥体,这就是丁达尔效应。

9、其他分散体系(分散系)产生的这种现象远不如胶体显著,因此,丁达尔效应实际上成为判别胶体与真溶液的最简便的方法。

10、可见光的波长约在400~700nm之间,当光线射入分散体系时,一部分自由地通过,一部分被吸收、反射或散射,可能发生以下三种情况:当光束通过粗分散体系,由于分散质的粒子大于入射光的波长,主要发生反射或折射现象,使体系呈现混浊。

11、(2)当光线通过胶体溶液,由于分散质粒子的直径一般在1~100nm之间,小于入射光的波长,主要发生散射,可以看见乳白色的光柱,出现丁达尔现象。

12、(3)当光束通过分子溶液,由于溶液十分均匀,散射光因相互干涉而完全抵消,看不见散射光。

本文到这结束,希望上面文章对大家有所帮助。

考研最厉害的大学_考研很厉害的大学
上一篇
火影手游乌鸦怎么过 火影乌鸦怎么解锁
下一篇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836084111@qq.com ,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