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基因为什么是双螺旋结构,人体基因双螺旋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今天天天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基因为什么是双螺旋结构 人体基因双螺旋
基因为什么是双螺旋结构 人体基因双螺旋
1、从力学角度证DNA为什么是双螺旋结构1909年,丹麦植物学家约翰逊用“基因”一词取代了孟德尔的“遗传因子”。
2、从此,基因便被看作是生物性状的决定者,或者说,被看成是生物遗传变异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1926年,美国遗传学家摩尔根发表了的《基因论》。
4、他和其他学者用大量的实验证明,基因是组成“染色体”的“遗位”。
5、基因在染色体上占有一定的位置和空间,并呈现为直线排列。
6、这样一来,就使孟德尔关于“遗传因子”的说,体现到具体的遗传物质——基因这一概念上。
7、这个结论,为后来进一步研究基因的结构和功能奠定了最初的理论基础。
8、尽管情况如此,但当时的人们并不知道“基因”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物质。
9、直到上个世纪40年代,当生物科学工作者弄清楚了“”,特别是脱氧核糖(简称DNA),乃是一切生物传宗接代的遗传物质时,“基因”这一概念才有了确切的生物学内涵。
10、其间,1951年科学家们在实验室里获得了DNA的结晶体;1952年又获得了DNA的X射线衍射图谱。
11、在此基础上,于1953年,年仅25岁的美国科学家詹姆斯?沃森与37岁的英国科学家西斯?克里克共同阐明了这个划时代的学术成果,——他们从DNA(脱氧核糖)的X射线衍射图上解读了它的“双螺旋结构”。
12、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开创了分子生物学的新时代,它使生物大分子的研究跨入了一个崭新的研究阶段,并使遗传学的研究深入到了分子层次,从而迈出了解开“生命之谜”的重要一步。
13、应该承认,当时的两项科学成就对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14、一是,美国加州大学森格尔发现了蛋白质分子的螺旋状结构;二是,X射线衍射技术在生物大分子结构研究中得到了实际的应用,从而有了观测分子内部结构的实验手段。
本文到这结束,希望上面文章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