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再见了,亲人》选自《谁是最可爱的人》哪一部分?
问:《再见了,亲人》这篇课文节选自哪里?
谁是最可爱的人的题材 谁是最可爱的人的题材有哪些
谁是最可爱的人的题材 谁是最可爱的人的题材有哪些
答:1958年,归国时,随军记者魏巍根据朝鲜对指战员的深情厚意,写成了一篇抒情报告文学《依依惜别的深情》,热情洋溢地歌颂了战士和朝鲜之间的战斗友谊。本文是其中的一个片段。
再问:这篇文章属于什么体裁的文章?
答:从内容上看,属于记叙文。但是文章的写法又与一般记叙文不同。它没有客观地展现叙述,而是把三位朝鲜妇女的事迹放在一个特殊的场合--即将离开朝鲜返回祖国,列车已经启动,大娘等前来送行,临别依依,不忍离去时,通过一位战士的回忆,用"内心独白"的形式追叙出来,抒发了战士内心深处的感激之情、赞美之情和依恋之情,从而使叙事浸透着强烈的感彩,因此也可以算是一篇抒情散文。
谁是最可爱的人是几年级的哪一课
谁是最可爱的人是七年级下册课本(为第7课)。
《谁是最可爱的人》是作家魏巍从朝鲜战场归来后所著报告文学,于1951年4月11日在《日报》刊登。后入选中学语文课本,影响了数代人。
从此之后,广泛地被人们亲切地称为“最可爱的人”,后因此篇文章“不合时宜”为由,从初中语文教材删去近20年。
本文是建国初期一篇影响很大,传诵广泛的通讯。写的是1950-1951年抗美援朝最艰苦阶段,战士英勇反击美国侵略军的英雄事迹。1950年6月25日,朝鲜半岛由于领土争端,爆发了朝鲜。10月25日我国跨过鸭绿江,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作者在前沿阵地上采访了3个月,他亲眼看见了战士们杀敌的无畏:亲身感受了敌人巨炮的轰鸣。他踏过被炮弹深翻过的阵地,手握过鲜血浸透的泥土。从朝鲜回来是1951年2月,前方将士的英雄气概强烈撼着他,他急切地想让祖国了解自己的儿女是怎样的英勇和顽强。
魏巍说,《谁是最可爱的人》这个题目不是硬想出来的,而是在朝鲜战场上从激动的心里跳出来的。魏巍(1920.1.16~2008.8.24)河南郑州 人,员。当代诗人,散文作家、家,毕业于延安抗日军政大学。魏巍原名魏鸿杰,曾用笔名红杨树。
1937年抗日爆发后参加,1938年加入。1950年底,奔赴朝鲜前线,和一起生活、战斗。回国后发表了一批文艺通讯,其中《谁是最可爱的人》在全国引起了广泛影响。从此,“最可爱的人”成了的代名词。
1978年,创作完成了抗美援朝题材长篇《东方》,于1983年获首届茅盾文学奖。2008年8月逝世。主要作品有:散文集《幸福的花中勇士而开》,诗集《两年》,《不断集》,短篇《老烟筒》,长篇《东方》获首届“茅盾文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