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档案存取的流程有哪些?
个人档案存档的流程,很多人了解的都不是很清楚,所以今天针对这个问题,给大家做一下介绍,希望能够有所帮助。
个人存档案需要什么手续_个人去存档案
个人存档案需要什么手续_个人去存档案
档案对于个人来说是很重要的存在,档案里,一般会包括入学考试、录取材料,高等学校毕业生登记表、学习成绩表、在校奖罚材料,入团、入志愿书,体检表、就业报到通知书等资料。今后,毕业生考研升学、考、评定职称、入入团、人事手续等,都需要用到档案。
个人档案存取的流程有哪些?
单位有档案管理资质的可以存到单位,没有单位接收档案的则可以放在人才中心。以下是个人档案存取的基本流程:
1、根据个人情况准备相应材料,到人才中心开具调档函,开调档函时需要把费用交了,然后办事人员会提醒档案中要有以下4种材料:报到证、转正定级表、档案转递单、行政和工资关系介绍信(没这4种材料也可以存档案,只不过干部身份就没了)。
2、拿到调档函后到档案存放的地方调取档案,档案要是密封的话可以本人携带。
3、拿着档案回到人才中心后,交给办事人员,办事人员会检查档案中是否缺材料。
4、如果检查出缺材料的话会让补齐,这时候有两种可能,一是档案退回,补齐后一起返回;二是档案办事人员收下,给开具一个《补充档案材料通知单》,把材料准备好后把要补的材料和通知单一起送回去即可。
5、档案收下后,办事人员会开具一个《委托管理人事档案证明函》,这个是把档案存在人才中心的证明,需要保存好,若出现丢失、损毁等情况可以拿它。
人社局存档案需要哪些手续
人社局存档案手续有:
1、档案在机关、事业单位或在其他省市单位的,由单位开具商调函,本人办理调档手续;
2、档案在企业或其他人才服务机构的,本人持《市、县内企业职工流动登记表》、到市人力资源和保障局办理终止、解除劳动合同手续。
个人档案的重要性:
1、保留个人原有干部身份;
2、办理工作调动时需要个人档案;
3、参加公务人员考试,需档案确定身份;
4、办理个人退休手续时,要查看档案记录;
5、专业职称晋升的参考依据;
6、出国政审和公证时,需要查阅个人档案。
法律依据:《中华档案法》第十九条
档案馆以及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的档案机构应当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便于对档案的利用;按照有关规定配置适宜档案保存的库房和必要的设施、设备,确保档案的安全;采用先进技术,实现档案管理的现代化。档案馆和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以及其他组织应当建立健全档案安全工作机制,加强档案安全风险管理,提案安全应急处置能力。
去人力资源局存档案需要什么手续
法律分析:
档案一般存放机构有:一、人才:户口所在地的人力资源和劳动保障局或人社局(师范毕业生的档案实在户口所在地存档);二、报到证签约单位:毕业时报到证的报到单位(签约单位或者签约单位委托存档的人才);三、毕业学校(颁发毕业生学历的毕业大学);四、企事业单位:具有人事权的事业单位,股份制企业和国有企业人事部门或者企事业单位委托的人才中心存档。特别被兼并、破产、转制的国有企业(或企事业单位),人事档案存档由事业单位,股份制企业和国有企业人事部门或者企事业单位委托的人才中心存档。
法律依据:
《中华档案法》
第十九条 档案馆保管的档案,一般应当自形成之日起满三十年向开放。经济、科学、技术、文化等类档案向开放的期限,可以少于三十年,涉及安全或者重大利益以及其他到期不宜开放的档案向开放的期限,可以多于三十年,具体期限由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制订,报批准施行。档案馆应当定期公布开放档案的目录,并为档案的利用创造条件,简化手续,提供方便。中华公民和组织持有合法证明,可以利用已经开放的档案。
第二十条 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以及公民根据经济建设、国防建设、教学科研和其他各项工作的需要,可以按照有关规定,利用档案馆未开放的档案以及有关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保存的档案。利用未开放档案的办法,由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和有关主管部门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