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是出自于孔子哪本书?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此语出于《论语·颜渊篇》,是孔子经典妙句之一,亦是儒家文化精华之处。的《论语》就如同西方的《圣经》一般,是对一个民族或一个区域文化的概括和统领。《论语》分二十篇,其中的《颜渊篇》主要讲述了孔子对“仁”和“恕”的解释。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哪本书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下一句是什么?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哪本书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下一句是什么?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指:自己不想要的东西,切勿强加给别人。孔子所强调的是,人应该宽恕待人,应提倡“恕”道,唯有如此才是仁的表现。“恕”道是“仁”的消极表现,而其积极表现便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孔子所阐释的仁以“爱人”为中心,而爱人这种行为当然就包括着宽恕待人这一方面。《论语》中提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此语出于《论语·颜渊篇》,是孔子经典妙句之一,亦是儒家文化精华之处。的《论语》就如同西方的《圣经》一般,是对一个民族或一个区域文化的概括和统领。《论语》分二十篇,其中的《颜渊篇》主要讲述了孔子对“仁”和“恕”的解释。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论语-颜渊》,《论语-卫灵公》。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名言。如果自己都不希望被人此般对待,推己及人,自己也不要那般待人。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论语·卫灵公》
出自《论语-颜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孔子所言,被其学生收录于《论语》。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论语-颜渊》,《论语-卫灵公》。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名言。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此语出于《论语·颜渊篇》
出自《论语》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论语哪本书
这两句话的意思是出门好像去见贵宾,役使民众好像去承担重大祀典。自己所不想要的事物,就不要强加给别人。
该句出自《论语》颜渊篇,原文是,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白话文意思是仲弓问什么是仁。孔子说:“出门好像去见贵宾,役使民众好像去承担重大祀典。自己所不想要的事物,就不要强加给别人。在邦国做事没有抱怨,在卿大夫的封地做事也无抱怨。”仲弓说:“我冉雍虽然不聪敏,请让我照这些话去做。”
扩展资料
在《论语》本章之中,孔子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为人处世的原则。当仲弓问孔子什么是仁的时候,孔子并没有和他谈道理,而是从实际出发告诉他具体应该怎么去做。孔子是从为政方面来具体阐述的,尽管如此,他所说的道理也能为我们提供一个很好的借鉴。
孔子告诉仲弓要“出门如见大宾”这其实是很高的要求,就是出门工作要像去会见重要的宾客一样,严肃恭敬。接下来,孔子又告诉了我们另一个重要的做事原则,也就是“使民如承大祭”。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治理要像承担重大祭奠一样。
孔子所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最早由儒家始祖孔子的一种准则。也就是,你要求别人做什么时,首先自己本身也愿意这样做,或你本身也做到如别人这样了,那么你的要求才会心安理得;通俗理解就是,自己做不到,便不能要求别人去做到。
孔子的这段话,核心是一个“敬”,如果能理解这一点,就能做到任劳任怨,而不会怨天尤人。一个常常抱怨这抱怨那的人是成功不了。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于哪里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儒家经典读物《论语》中的《卫灵公篇》第二十四章, 是孔子跟名叫“仲弓”的的对话,对话目的是向传授什么是“仁”。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字面意思为,对于自己不喜欢的事物,就没有必要施加到别人身上。这句话引申意思可以理解为,自己都做得不够好,就不能要求别人比自己做得好。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最怕的是不能相互理解而产生隔阂,有智慧的人,往往知人善用,懂得如何发掘和调动每个人的优势,让其发挥各自的作用。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典故
春秋时期,孔子的学生仲弓问孔子如何处世才能合乎仁道?孔子立即回答道:“一个人待人接物要严肃认真对待,自己不喜欢的事不要强加给别人,不论在朝在野都不要去发牢骚。”仲弓感谢道:“我虽迟钝,但一定要牢记先生的话。”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解析
【拼音】:jǐs uǒbù yù , wù shī yú rén
【释义】:欲:希望;勿:不要;施:施加。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加给别人。
【用法】:作主语、宾语、分句;用于劝戒之语
【近义词】:己所不欲,毋加诸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论语》的哪里?
1.《论语·颜渊篇》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译文:仲弓问孔子如何处世才能合乎仁道?孔子回答道:“一个人待人接物要严肃认真对待,自己不喜欢的事不要强加给别人,不论在朝在野都不要去发牢骚。”仲弓感谢道:“我虽迟钝,但一定要牢记先生的话。”
2.《论语·卫灵公》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生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译文:“子贡问孔子:‘人生修养的道理能不能用一句话来概括?’孔子说:‘那就是恕啊。自己不想要的东西,切勿强加给别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孔子经典妙句之一,亦是儒家文化精华之处。的《论语》就如同西方的《圣经》一般,是对一个民族或一个区域文化的概括和统领。《论语》分二十篇,其中的《颜渊篇》主要讲述了孔子对“仁”和“恕”的解释。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哪里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论语·颜渊》。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春秋·孔子及再传《论语·颜渊》: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施:施予,施加)指自己不愿意的,不要施加给别人。
用法:复句式结构,在句中一般作主语、宾语、分句。
示例:元·杨梓《豫让吞炭》一折:待驱兵领将,积草屯粮,平白地要把邻邦困,可不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成语例句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欲之,亦慎施于人。自己不想,不要强加于人,自己想的,也要慎重给予。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人的本分。己所欲而施于人,才是真的慷慨。
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哪怕是最亲近的人,也请善待他们,别仗着情义就肆意掠夺。
4、很多人都觉得别人对他好是天经地义,然而他对别人好一点都觉得亏的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多少人知道,却做不到。
以上内容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