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蚪给大家谈谈怎么理解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以及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有道理吗应用的知识点,希望对你所遇到的问题有所帮助。
怎么理解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有道理吗
怎么理解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有道理吗
1、1、原文。
2、夫战,勇气也,再而衰,三而竭,国藩于此数语,常常体念。
3、大约用兵无他巧妙,常存有余不尽之气而已。
4、孙仲谋之攻合肥,受创于张辽;诸葛武侯之攻陈仓,受创于郝昭,皆初气过锐,渐就衰竭之故。
5、惟荀罃ying之拔逼阳,气已竭而复振;陆抗之拔西陵,预料城之不能遽下,而蓄养锐气,先备外援,以待内之自毙。
6、此善于用气者也。
7、2、翻译。
8、 次击鼓能振作(士兵们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勇气)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勇气)就枯竭了。
9、我对这几句话,经常思索玩味。
10、大概用兵并无其它奥妙,经常保持锐气不可用尽就可以罢了。
11、三国时,孙权攻打合肥,受挫于张辽;诸葛亮攻打陈仓,受挫于郝昭,两者失败都因起初气势太盛,过于锐不可当,渐渐就衰竭无力的缘故。
12、只有荀罃攻克逼阳,士气衰竭而又重新振作;陆抗攻克西陵,事先预料难以迅速取胜,因而养精蓄锐,先安排好外援,等待城中敌人力尽自毙。
13、这也是善于利用士气作战的人了。
本文到这结束,希望上面文章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