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物理科普小知识
有趣的物理科普小知识
物理生活小常识和现象_生活中的物理常识100例
物理生活小常识和现象_生活中的物理常识100例
有趣的物理科普小知识,在生活的时候,有很多的物理常识或者是是化学常识的,我们觉得很神奇,但其实我们早就学习过相关知识了,我和大家一起来看看有趣的物理科普小知识的相关资料。
有趣的物理科普小知识1
1、人走路时的摩擦力
2、长跑比赛的终点计时员是以看到发令枪的烟开始计时
3、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
4、粘水后的玻璃不易分开
5、热水冒白烟
6、彩虹
7、冬天窗户上出现一层"冰花"
8、
9、水沸腾现象
11、樟脑丸用久了会变小
12、洗碗机
13、发光的灯泡
14、谚"霜前冷,雪后寒"
15、用高压锅煮饭快
有趣的物理科普小知识2
为什么我们能打电话?利用的是电磁波。
人们用天线把电磁波发射到空中,人造卫星在空中接受到电磁波,就可以把它发射到另一个地方。这样,不同地方的人就能通过电磁波打电话了。听广播、看电视也是同样的原理。(电磁学)
打电话的原理
为什么我们在花园里散步,能够闻到花香?
因为所有的.物体都是由分子构成,而分子一直在运动,所以有一些花的分子会跑到空气中,它们随着空气飘进我们的鼻子,鼻子就能感受到。我们能闻到饭菜的香味、闻到腐烂食物的臭味,也都是一样的道理。(热学)
影子游戏,能证明光是沿着直线传播的:
台灯的光照在小猫咪身上,小猫咪身后就有影子;我们玩手影游戏,被光照着的手也会在墙上留下影子。这些都是因为光是沿着直线传播的,没办法绕到小猫咪或者手的后面,所以后面就没有光,形成影子。(光学)
手影游戏
再往大一点,白天和黑夜、日食和月食,也是同样的原理。
为什么我们能看到月亮
那么把筷子放到水杯的水里时,为什么明明是一根平直完好的筷子,看起来却像是折断了呢?
这是因为,光虽然是以直线传播的,但光射入透明的物体(比如玻璃、水)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变化,所以我们透过水杯和水去看水里的筷子,就觉得筷子好像被折断了,其实是光的传播方向改变了。这个现象就是折射。(光学)
水里的筷子到底断了没有?
下雨时,闪电和打雷是一起发生的,但为什么我们先看到闪电,再听到雷声呢?那是因为,光的速度比声音的速度快,光“跑得”快,先“到达”我们眼睛里,我们就先看到了闪电;雷声“跑得”慢,后“到达”我们的耳朵里,所以我们稍后才听到雷声。
先闪电,再打雷?不,其实同时发生
除了常见的生活现象和自然现象,书中还有很多生活中不常见的有趣的科学脑洞。
比如,在相对论时空下,乘坐飞船到太空中进行星际旅行的宇航员,居然可以“长生不老”(相对论“慢钟效应”) :
100条生活或生产现象及对应的物理知识
一厨房
力学
1.切菜磨刀后切得快,即相同压力受力面积越小压强越大。
2.烧水气泡上升越来越大,即随深度减少水的压强减小。
3.饺子煮熟了会浮到水面,密度变小,体积变大,浮力变大。
4.揉面会疲劳,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5.剪子把越长件东西越轻松,杠杆原理。
热学
1.磨刀刀变热,即摩擦生热。
2.相同火力,压力锅可以将水加热到一百摄氏度以上普通锅却不能,即,水的沸点随压强增大而增大。(通常我们所说的水的沸点是指一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
3.用蜡烛不能加热水,用煤气却可以,即加热功率大于散热功率时方可加热。
4.冬季煮汤窗户会出现白色的雾气,即热空气遇冷玻璃液化为小水滴。
5.煮汤时水不断变少油却留了下来,即油的沸点高于水。
6.微波炉加热鸡蛋蛋黄先熟,即微波使内部分子碰撞。
电学
1.电磁炉可以加热食物,动磁场产生电场。
2.电饭锅可以设定各种程序,即功率不同单位时间产生热量不同。
3.老式电磁炉多必须采用铝锅,即电磁的良导体。
4.煤气泄漏后不要点灯,防止开关闭合产生电火花引起火灾。
5.不要用湿手拔插插销,水(纯水除外)是电的良导体。
生活中的
1.晾衣服保持通风,加速蒸发。
2.吹肥皂泡五颜六色,光的折射。
3.湖水倒映着美丽的白帆,光的反射。
4.夏天吃雪糕周围有白烟,液化。
5.热的汤不能喝水却能喝,沸点不同。
6.油炸食品水分含量低,密度不同。
7.氢气球飞上天,浮力大于重力。
8.放二踢脚大地振动,声音靠波传播。
9.夏天管子出汗,液化。
10.电线采用铜芯,铜是仅次于银的电的良导体。
11.电池不会电伤人,电压每节1.5v远小于安全电压36v。
12.针管可以刺入皮肤,木棒却很难,压强不同。
13.自行车换带,增大摩擦力。
14.自行车车灯,摩擦生电。
15.风力发电,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16.磁悬浮列车高速运行,低摩擦力。
17.跷跷板,杠杆原理。
18.筷子,杠杆原理。
19.滑冰,减少接触面积,减小摩擦力。
20.擦汗,毛细现象。
21.鱼缸抽水,虹吸现象。
22.指甲刀,钳子,瓶起子,撬棒,杠杆原理。
23.星星闪烁,筷子“折了”,哈哈镜,放大镜,老花镜,近视镜,光的折射。
24.镜面反射,黑板反光,月亮“发光”,雪后天亮,夏雨过后夜间亮者为水暗者为陆,光的反射。
25.急刹车后滑行,急刹车后乘客摔倒,急刹车后人向前冲氢气球后冲,急刹车后车重滑行远,惯性。
26.黑夜车灯形成光柱,光沿直线传播。车灯不形成光柱,光的折射。夜间车内不开灯车外开灯,司机能看见路人路人看不见司机,光的反射。
27.冰面汽车打滑,好的轮胎抓地性强,滚动摩擦代替滑动摩擦,自行车前后轮转向相同摩擦力反向,刹车皮需若干年更换,摩擦力
跳远运动员都是先跑一段距离才起跳,这是为什么?
答:利用惯性,跳起后身体还要保持原来的速度向前运动以增大跳远的距离,所以运动员先跑一段距离才起跳。
2, 锯,剪刀,斧头,用过一段时间就要磨一磨,为什么?
答:锯,剪刀,斧头,用过一段时间就要磨一磨是为了使它们的齿或刀锋利而减小受力面积,使用时用同样的力可增大压强。
3, 把塑料衣钩紧贴在光滑的墙壁面上就能用它来挂衣服或书包。这是什么道理?
答:塑料挂衣钩紧贴在墙面上时,塑料吸盘与墙壁间的空气被挤出,大气压强把塑料吸盘紧压在墙壁上。挂衣服或书包后,塑料吸盘与墙壁产生的磨擦力 以平衡衣服或书包的重力,所以能挂住衣服或书包。
4, 为什么发条拧得紧些,钟表走的时间长些?
答:发条拧得紧些,它的形变就大些,因此具有的弹性势能就多些,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就多些,就能推动钟表的齿轮做较多的功,使钟表走的时间长些。
5, 钢笔吸水时,把笔上的弹簧片按几下,墨水就吸到橡皮管里去了 是什么原因?
答:按下弹簧片时,橡皮内的一部分空气被挤出,放手后因橡皮管要恢复原状使管内空气压强低于管外大气压强,墨水被管外大气压强压进水管内。
6, 用高压锅煮饭菜比用普通锅煮饭菜熟得快,为什么?
答;因为水的沸点与压强有关,压强增大,沸点升高,煮饭菜时高压锅的气压比普通锅内的气压高,所以水沸腾时高压锅内的温度高于普通锅内的温度,温度越高,饭菜越快熟。
7, 你在皮肤上擦一点酒精会有什么感觉?这说明什么问题?
答:在皮肤上擦一点酒精,就会感到凉,这是因为酒精蒸发时,从身体吸收了热量,使皮肤的温度降低感到凉。
8, 用久了的白炽灯泡会发黑,为什么?
答:因为钨丝受热产生升华现象,然后钨的气体又在灯泡壁上凝华的缘故,所以用久了的白炽灯泡会发黑。
9,冬天,人在感觉手冷的时候,可以用搓手的办法使手变热,也可以把手裤袋里使手变热,这两种办法各是通过什么方式使手得到热量的?
答:搓手通过做功得到热;手裤袋用体温把手暧热,这是通过热传递得到热。
10, 试用分子运动论的知识解释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
答:在任何温度下,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液体分子中总有一些分子的速度大到能克服液面其他分子的吸引跑到液体外面去,成为气体分子,液体变成气体。
11, 喝开水时,如果感到热开水烫口,一般都向水面吹气,这是什么缘故?
答:这是因为液体蒸发时温度会降低,也就是说液体蒸发有致冷作用。向水面吹气,可以加快水面上的空气流动,液体表面上的空气流动得越快,蒸发也就越快,这将就会加快水温度降,使热开水不会烫口。
12, 冬天人们从外面进屋后,总喜欢用口对着双手哈气,,同时还爱两手相互摩擦,这是为什么?
答:冬天室外很冷,人的双手总是,而人口呼出的气温近于人的体温,对手哈气,可使手吸收口中呼出的气的热量;双手互相摩擦,摩擦力做功,增加手的内能,都可以使手变得温暖。
13, 在北方的冬天,戴的人从室外走进暖和的室内后,镜片上会出现一层小水珠,为什么?
答:冬天,片在室外是冷的,进入暖和的屋子里后,屋子空气中含有的水蒸气遇到冷镜片后液化(凝结)成小水珠,附着在镜片上。
14, 手分子运动论的理论解释:在长期堆放煤的地方,有很厚的一层土层都是黑的。
答:因为煤是黑色的,煤分子在停息地作无规则的运动,土层变黑就是因为煤分子扩散进去的结果;
15, 安装照明电路时,如果装保险丝时拧得不紧,往往容易熔断。为什么?
答:如果保险丝拧得不紧,保险丝和接线柱的接触电阻就会增大,通电时,保险丝和接线柱的接触部分冰会发热,时间长了就容易熔断。
16, 电工检修电路时,使用有木柄或者柄上套着橡胶套的工具,并且常常站在干燥的木凳上,为什么?
答:木柄,橡胶套和干燥的木凳都是绝缘体,能避免电路中的电流通过人体流入大地,即能避免电工触电。
17, 电炉丝热得发红,但跟电炉丝连接的铜导线都不怎么热,为什么?
答:因为铜导线和电炉丝串联,根据Q=I2Rt,通过的电流是相等的,但铜导线电阻比电炉丝的电阻小得多,所以电炉丝热得发红,而铜导线却不怎么热。
18, 保险丝在什么情况下起作用?它保护了什么?
答:保险丝串联在电路中,当电流超过一定值时,保险丝自动熔断,切断电源,从而保护用电器和电路。
19, 右图是一防讯报警器的原理图,K是触开关,B是一个漏斗形的竹片圆筒,里面有个浮子A,试说明它的工作原理。
答:水位上涨超过警 线时,浮子A上升,使控制电路接通,电磁铁吸下衔铁,于是报警器指示灯电路接通,灯亮报警。
20, 右图是温度自动报警器的原理图。试说明它的原理。
答:当温度升高到一定值时,水银温度计中水银面上升到金属丝处,水银是导体。因此将电磁铁电路接通,电磁铁吸引弹簧片2,使电铃电路闭合,电铃响报警,当温度下降后,水银面离开金属丝,电磁铁电路断开,弹簧片2回原状,电铃电路断开,电铃不再发声。
22,请说出压力和压强的区别和联系。
答: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物体在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这是压力和压强的区别;由于P=F/S,F可得F=PS,这是它们的联系。
民谚俗语中的物理知识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接触到一些民谚、俗语,这些民谚、俗语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我们平时如果注意分析、了解一些民谚、俗语,就可以在实际生活中深化知识,活化知识,这对培养我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大有帮助的。下面列举几例:
1、小小称砣压千斤:根据杠杆平衡原理,如果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分之一,则动力就是阻力的几倍。如果称砣的力臂很大,那么"一两拨千斤"是完全可能的。
2、破镜不能重圆:当分子间的距离较大时(大于几百埃),分子间的引力很小,几乎为零,所以破镜很难重圆。
3、摘不着的是镜中月 捞不着的是水中花:平面镜成的像为虚像。
4、人心齐,泰山移:如果各个分力的方向一致,则合力的大小等于各个分力的大小之和。
5、麻绳提豆腐--提不起来:在压力一定时,如果受力面积小,则压强就大。
6、"真金不怕火来炼,真理不怕争辩。" 从金的熔点来看,虽不是的,但也有1068℃,而一般火焰的温度为800℃左右,由于火焰的温度小于金的熔点,所以金不能熔化。
7、月晕而风,础润而雨:大风来临时,高空中气温迅速下降,水蒸气凝结成小水滴,这些小水滴相当于许多三棱镜,月光通过这些"三棱镜"发生色散,形成彩色的月晕,故有 "月晕而风"之说。础润即地面反潮,大雨来临之前,空气湿度较大,地面温度较低,靠近地面的水汽遇冷凝聚为小水珠,另外,地面含有的盐分容易吸附潮湿的水汽,故地面反潮预示大雨将至。
8、长啸一声,山鸣谷应:人在崇山峻岭中长啸一声,声音通过多次反射,可以形成洪亮的回音,经久不息,似乎山在狂呼,谷在回音。
9、但闻其声,不见其人:波在传播的过程中,当障碍物的尺寸小于波长时,可以发生明显的衍射。一般围墙的高度为几米,声波的波长比围墙的高度要大,所以,它能绕地高墙,使墙外的人听到;而光波的波长较短(10-6米左右),远小于高墙尺寸,所以人身上发出的光线不能衍射到墙外,墙外的人就无法看到墙内人。
10、开水不响,响水不开:水沸腾之前,由于对流,水内气泡一边上升,一边上下振动,大部分气泡在水内压力下破裂,其破裂声和振动声又与容器产生共鸣,所以声音很大。水沸腾后,上下等温,气泡体积增大,在浮力作用下一直升到水面才破裂开来,因而响声比较小。
11、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根据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平面镜所成的像大小相等,物像对称,因此猪八戒看到的像和自已"一模一样",仍然是个猪像,自然就"里外不是人了"。
12、水火不相容:物质燃烧,必须达到着火点,由于水的比热大,水与火接触可大量吸收热量,至使着火物温度降低;同时汽化后的水蒸气包围在燃烧的物体外面,使得物体不可能和空气接触,而没有了空气,燃烧就不能进行。
13、洞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根据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在接近光速的宇宙飞船中航行,时间的流逝会比地球上慢得多,在这个"洞中"生活几天,则地球上已渡过了几年,几十年,甚至几百年,几千年。
14、千里眼,顺风耳 :人们利用电磁波传送声音和图像信号,使古代神话中的"千里眼,顺风耳"变为现实。并且人类的视野已远远超过了"千里"。
15、坐地日行八万里:由于地球的半径为6370千米,地球每转一圈,其表面上的物体"走"的路程约为40003.6千米,约8万里。这是吟出的诗词,它还科学的揭示了运动和静止关系--运动是的,静止总是相对参照物而言的。
16、釜底抽薪:液体沸腾有两个条件:一是达到沸点,二是继续吸热。如果"抽薪"以后,便能制止液体沸腾。
17、墙内开花墙外香:由于分了在不停的做无规则的运动,墙内的花香就会扩散到墙外。
18、坐井观天 所见甚少:由于光沿直线传播,由几何作图知识可知,青蛙的视野将很小。
19、如坐针毡:由压强公式可知,当压力一定时,如果受力面积越小,则压强越大。人坐在这样的毡子上就会感觉极不舒服。
20、瑞雪照丰年:由于雪是热的不良导体,当它覆盖在农作物上时,可以很好的防止热传导和空气对流,因此能起到保温作用。
21、"霜前冷,雪后寒。" 在深秋的夜晚,地面附近的空气温度骤然变冷(温度低于0℃以下),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成小冰晶,附着在地面上形成霜,所以有"霜前冷"的感觉。雪熔化时要需吸收热量,使空气的温度降低,所以我们有"雪后寒"的感觉。
22、"一滴水可见太阳,一件事可见精神。" 一滴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透过一滴水可以有太阳的像,小中见大。
23、鸡蛋碰石头--自不量力鸡蛋碰石头,虽然力的大小相同,但每个物体所能承受的压强一定,超过这个限度,物体就可能被损坏。鸡蛋能承受的压强小,所以鸡蛋将破裂。
24、纸里包不住火纸达到燃点就会燃烧。
25、有麝自然香,何须迎风扬气体的扩散现象。
26、玉不琢不成器玉石没有研磨之前,其表面凸凹不平,光线发生漫反射,玉石研磨以后,其表面平滑,光线发生镜面反射。
27、"扇子有凉风,宜夏不宜冬。" 夏天扇扇子时,加快了空气的流动,使人体表面的汗液蒸发加快,由于蒸发吸热,所以人感到凉快。
28、"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水往低处流是自然界中的一条客观规律,原因是水受重力影响由高处流向低处。
(1)坐在快速行驶的车上,在转弯的时候,会感觉向外甩,这是离心现象.
(2)指甲剪、剪刀、镊子的工作原理,是杠杆.
(3)人们使用的镊子、筷子、剪刀等
(4)汽车刹车后不能马上停下火车上的乘客向前倾倒
(5)施工时用一重物,看其是否与墙平行
(6)挂在壁墙上的石英钟,当电池的电能耗尽而停止走动时,其秒针往往停在刻度盘上“9”的位置.这是由于秒针在“9”位置处受到重力矩的阻碍作用.
(7)有时自来水管在邻近的水龙头放水时,偶尔发生阵阵的响声.这是由于水从水龙头冲出时引起水管共振的缘故.(8)电炉“燃烧”是电能转化为内能,不需要氧气,氧气只能使电炉丝氧化而缩短其使用寿命
(9)早晨太阳斜射入大气层,太阳光通过空气时太阳光中波长较长的红光、橙光、黄光都能穿透大气层,直接射到地面,而波长较短的蓝、紫、靛等色光,很容易被悬浮在空气中的微粒阻挡,从而使光线散射向四方,使天空呈现出蔚蓝色.实际上发生散射的蓝光只是一小部分,大部分没有遇到微粒的蓝光、紫光还是直接射到了地球上,所以射到地球上的白光中仍然是红、橙、黄、绿、蓝、靛、紫.中午太阳光能够直接照在地面上,不像早晚要受地面上的东西(如高山、林木、楼房,以及混浊空气)的阻挡,所以,它仍然是原来的白色光,得人不敢睁眼睛.傍晚太阳光要照到我们身上需穿过比中午几乎厚三倍的大气层,而且清晨的空气中含有大量水分子.阳光穿过它时,其他色光许多被吸收、折射或反射了,只有红光以巨大的穿透力,顽强地穿过大气层、水蒸气来到地面,在此其间,大部分蓝紫色光都被折射在大气层及水蒸气里,而到达地面上的太阳光大部分是红橙色,所以太阳看上去是红的
.1.切菜磨刀后切得快,即相同压力受力面积越小压强越大
.2.烧水气泡上升越来越大,即随深度减少水的压强减小.
3.饺子煮熟了会浮到水面,密度变小,体积变大,浮力变大.
4.揉面会疲劳,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5.剪子把越长件东西越轻松,杠杆原理.
热学
1.磨刀刀变热,即摩擦生热.
2.相同火力,压力锅可以将水加热到一百摄氏度以上普通锅却不能,即,水的沸点随压强增大而增大.(通常我们所说的水的沸点是指一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
3.用蜡烛不能加热水,用煤气却可以,即加热功率大于散热功率时方可加热.4.冬季煮汤窗户会出现白色的雾气,即热空气遇冷玻璃液化为小水滴
5.煮汤时水不断变少油却留了下来,即油的沸点高于水.
6.微波炉加热鸡蛋蛋黄先熟
力的相互作用,比如你打了别人,自己的手也会痛,惯性,骑自行车你不蹬了,车子还会自己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