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选的浮选流程
浮选流程包括磨矿,分级,调浆及浮选的粗选、精选、扫选作业。有一段磨浮流程;分段磨矿-浮选的阶段磨浮流程;精矿或中矿再磨再选流程。浮选产出粗精矿的作业称粗选;粗精矿再选作业称精选;尾矿再选作业称扫选。回收矿石中多种有用矿物时,不同矿物先后浮选的流程称优先浮选或选择浮选;先将有用矿物全部浮出后再行分离的流程,称混合-分离浮选。工业生产时必须针对矿石的性质和对产品的要求,采用不同的方和浮选流程。
锡矿浮选技术选矿网 锡钨矿浮选分离技术
锡矿浮选技术选矿网 锡钨矿浮选分离技术
锡尾矿怎样提选
锡矿石性脆,在磨矿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细粒级锡石和锡矿泥。这些细粒级的锡矿物和锡矿泥在行选矿设备选别的过程中,由于当时回收技术手段的限制而成为尾矿排入尾矿库存放。存放的尾矿既造成资源浪费又污染环境。随着世界对金属锡的需求量增大和利用选矿设备来易采的锡矿减少,对尾矿库中锡进行综合回收利用已成为当务之急。实践已经证明,持续的技术创新已经为在选矿领域赢得了领先的地位,河南豫晖锰矿选矿设备、格子型球磨机、跳汰机、浮选机等已然成为矿业领域名副其实的技术创新标本,合理的价格,优质的服务与您诚挚合作的前提,愿同您携手共谋发展,同创未来。
怎样进行细粒浮选
铜铅锌锡矿细粒浮选新技术介绍
:这是一项有利于提高共生矿和中低品位矿利用率,支撑在有色金属工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新技术。 1.本项技术的基本原理 利用浮选体系中同类矿粒的粗粒效应与载体作用,在常规粗粒(200目)浮选设备条件下,在细粒(400目 ...
关键字:细粒浮选
这是一项有利于提高共生矿和中低品位矿利用率,支撑在有色金属工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新技术。
1.本项技术的基本原理
利用浮选体系中同类矿粒的粗粒效应与载体作用,在常规粗粒(200目)浮选设备条件下,在细粒(400目)矿浆中适当进行粗粒级配,改变浮选机中的物理化学水动力条件,在国内外首次将该技术用于矿业生产。针对硫化铅锌矿,以原矿作为粗粒载体加入至矿泥系统的技术方案,与矿泥单独浮选相比,提高铅回收率6%,锌回收率12%以上;针对细粒锡石矿石,采用凝聚-载体浮选等技术,与常规浮选相比,提高锡金属回收率6%以上;针对硫化-氧化混合铜矿,利用硫化矿粗精矿的粗粒效应,用粗粒硫化矿回收细粒氧化矿,同时将硫化矿精矿与氧化矿精矿合并, 解决了浓密机溢流中金属损失的难题;加入一段粗粒单体铜矿物精矿作为载体,形成“铜矿石优先-载体浮选工艺”。针对-19um细粒钛铁矿,采用选择性疏水聚团浮选技术和粗颗粒载体浮选技术,提高了细粒钛铁矿的浮选效果。新技术在广东凡口铅锌矿,广西高峰矿业公司,湖北大冶有色金属公司,江西德兴铜矿和攀枝花钢铁公司钛业公司进行了应用。
2.工艺特点
(1)确定了载体浮选工艺因素分为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和几何因素。物理因素包括:搅拌速度、搅拌时间和粗细比例;化学因素包括:矿浆PH值、捕收剂类型与用量、矿浆温度、矿物溶解组分、分散剂类型与用量等;几何因素包括:搅拌容器的结构及叶轮形状的关系。
(2)解决了硫化铅锌矿泥的浮选回收难题,广东凡口铅锌矿由于采用VCR采矿法,使得选矿厂矿泥量增大,其特点是矿物以方铅矿、闪锌矿和黄铁矿等硫化矿为主、粒度小,表面污染,氧化率高,矿泥系统选矿指标。根据颗粒间相互作用理论及粗粒效应模型对凡口矿不同矿泥进行了大量研究,后形成了以矿泥和原矿砂矿混合进行浮选的新技术,包括:
1)利用原矿的粗粒效应,新的矿泥系统合并主系统流失的中矿,从主系统引出180-300t/d原矿,在没有增加磨矿分级设备的情况下,扩大了矿泥系统的生产能力,提高了全厂的综合回收率。
2)采用混合浮选工艺提高了铅锌回收率,获得了合格的混合精矿。
工业应用表明,工艺指标比优化改造前明显提高,每年多产铅锌金属达5000多吨,银3000千克左右,年创经济效益2800万元,其中节电175万KW.h,节省选矿剂成本79.7万元/a,相应地也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3)解决了细粒氧化矿的浮选回收难题,针对广西大厂高峰矿微细粒锡石难回收问题,通过一系列实验研究和理论分析,进行工艺流程的局部调整,形成了微细粒锡石凝聚-粗粒矿物载体浮选新技术,包括:不脱除-10um粒级矿泥,加入分散矿泥、抑制易浮脉石的剂实现全粒级浮选。该技术在细泥锡石回收技术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也为其他细粒氧化矿的浮选回收提供了借鉴。采用新的细泥锡石回收技术后,每年平均多产锡金属580多吨, 多回收铅锑锌金属达1000吨左右,年创经济效益超过2200万元。
(4)解决了细粒硫化-氧化混合铜矿的浮选回收难题, 由于矿石中存在大量的风化矿泥, 恶化其浮选过程, 导致浮选回收率低、精矿质量、耗增加。本项技术为解决湖北大冶有色金属公司露天开采氧化矿的回收, 提高了金属回收率, 新技术内容包括:
1)将硫化矿浮选系统的粗精矿与氧化矿扫选系统混合浮选, 利用硫化矿粗精矿的粗粒效应, 提高氧化铜矿回收率7.5%,同时使得铜精矿品位提高5.75个百分点, 并节约剂20%。
2)将硫化矿和氧化矿系统的精矿进入同一精矿系统进行浓缩过滤,解决了单一氧化矿精矿在浓密机中形成胶状稳定层,精矿难沉降的难题,使得金属从溢流的损失率减少10%。
如何提升锡矿的品位和回收率如何选锡锡矿选矿方法求解答
从锡尾矿中回收砷
平桂冶炼厂精选车间是一个集重选,磁选,浮选于一体,选矿设备较为齐全,选矿工艺灵活多变的精选厂。随着平桂矿区锡矿资源的枯竭,精选厂大部分时间处于停产状态,企业的生产二号经济效益受到影响。为了充分利用矿产资源,综合回收多种有用金属,充分利用现有的闲置设备,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精选厂对锡石-硫化矿精选尾矿进行了多金属综合回收的生产。
该尾矿是锡石-硫化矿粗精矿采用反浮选工艺,在酸性矿浆中用黄浮选的硫化物产物,长期堆积,氧化结块比较。其中金属矿物主要有锡石,毒砂(砷黄铁矿)、磁黄铁矿、黄铁矿,其次有闪锌矿、黄铜矿及少量的脆硫锑铅矿,脉石为石英及硫酸盐类。锡石主要以连生体的形式存在,与脉石矿物关系密切,个别与黄铁矿连生。粒度越细锡品位越高,含砷,含硫高。
根据实验研究情况,终采用重选-浮选-重选原则流程对尾矿进行综合回收,即先破碎,磨矿,再用螺旋溜槽和摇床将锡和砷进行富集,得到混合精矿,丢掉大量的尾矿,然后用硫酸,丁基黄盒松醇油进行浮选,选出砷精矿,浮选尾矿再用摇床选别得出锡精矿和锡富中矿。
通过生产,获得了锡品位35.4%,回收率35.2%的锡精矿和含锡2.6%,回收率15.6%的锡富中矿及砷品位为28%,回收率为65%的砷精矿的好指标,达到了综合利用矿产资源,增加锡冶炼原料的目的,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效益。
目前我国锡矿石的选矿方法都有哪些?
锡矿石的选矿方法是由其本身的特性所决定的。如前所述,目前世界上生产的锡精矿绝大多数产自锡石矿床,而锡石的密度比共生矿物大,因此,锡矿石传统的选矿工艺为重、力选矿。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入选矿石中的锡石粒度不断变细,从而出现了锡石浮选工艺和选择性絮凝工艺。此外,由于锡矿物中往往有各种氧化铁矿物存在,如磁铁矿、赤铁矿和褐铁矿等,这些矿物用浮选和重选均不能与锡石很好地分离,所以,近年来在锡矿选矿流程中出现了磁选作业。这种磁选作业是以锡铁分离为主要目的,这有别于以钨锡分离为目的的干式磁选工艺。总之,锡矿石的选矿方法已突破传统的单一重选工艺而步入几种选矿方法联合使用的新时期。尽管如此,重力选矿仍然是锡矿选矿的主要方法。
我国的锡选矿技术居世界前列,现将其特点分述如下:
1:原矿的处理
锡选厂的原矿处理大致可分以下几项内容:洗矿、脱泥、破碎、筛分、配料、调(造)浆、重介质预选等。对于不同选厂,或各项内容兼有,或只有其中几项。现择其要者略述如下:
脱泥作业是重选过程的关键作业,它直接影响选别指标,在我国现有选厂中有80%以上的原矿为砂锡矿。例如云锡砂锡矿,原矿中有40~60%-10微米粒级细粒矿泥,这对任何一种选矿方法来说,都是一种干扰因素。脱泥作业实际上分为两个阶段,一为矿泥的解离与分散,一为泥与砂的分离。这两个阶段可以是分别进行,也可以同步进行。脱泥的主要目的是解离与分散混杂和附着于粗颗粒上的细泥和细泥内结成的泥团。目前,国内采用的脱泥设备有水枪、各种洗矿机等。被分散后的矿泥的排除可采用隔筛筛后直接用125毫米(或75毫米)水力旋流器脱除(先脱泥后分级);而更多的是先经大直径旋流器(毫米或500毫米)分级,其溢流再用上述旋流器脱泥(先分级后脱泥)。国外,采用的脱泥旋流器直径小至50毫米,甚至25毫米。
重介质预选近年来已在国内外锡选厂中应用。我国广西大厂、云南个旧都采用了这一工艺。澳大利亚、玻利维亚和英国等重要锡选厂也都在采用。国内多采用重介质旋流器。国外则发展D.W.P分选器,其效果很好。重介质预选经济效益主要决定于脱废率,一般地说,脱废率低于20~25%,则无经济价值。
此外,有时也用圆锥选矿机作为预选设备。
2:矿砂的选别
锡矿的矿砂选别一般都采用多段磨矿多段选别流程,因为锡石性脆,较其他共生矿物易于过粉碎。一般的段数为二至四段。
从流程上来看,如果需要脱除硫化物,就存在一个先脱硫还是后脱硫,一次脱硫还是多次脱硫的问题,这些都是要根据矿石性质来确定。在选锡系统本身,按照我国经验,是在摇床精矿和中矿之间产出一个次精矿,并将它集中处理,称为“次精矿集中复洗”。次精矿中除了部分单体锡石外,大部分为铁锡结合体,粒度较粗。将这部分物料用复洗流程,与主流程分开,单独磨矿,单独选别。这样做的结果既避免了这部分高含铁的物料混入一般的中矿,影响中矿的选别,另一方面,也提高了次精矿的分离效率。
矿砂选别的设备主要有跳汰机和摇床,也有的使用各种型式的溜槽。
矿砂选别系统的另一个主要问题是如何减少锡石的过粉碎。解决问题的关键就是要尽量使已成为单体的锡石不再重新入磨。目前采用的多段磨矿、多段选别以及用细筛作为磨矿的闭路设备等都是可行的方案。
窄级别分级入选也是我国锡选矿的一条成功经验。
3:矿泥的处理
矿泥的处理我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具有先进水平。
矿泥处理流程分为矿泥预处理和矿泥的选别两部分。
矿泥的预处理部分包括矿泥的集中(归队)和浓缩等,目的是为了保证进入矿泥选别系统的给矿数量均衡、质量(粒度、浓度等)稳定。
60年代中期以来,用由我国自行研制的一系列矿泥选别设备所组成的锡矿泥处理工艺,已为选矿界瞩目。这种工艺流程的核心部分为离心机———皮带溜槽———刻槽矿泥摇床,终精矿由摇床得出。此外,根据近期的进展表明,仅用两次离心机就得出贫中矿甚至富中矿的可能性正在成为现实。
具有我国特色的这一锡矿泥处理流程,经过20年的变迁,目前已处于更加完善的阶段。同时,国外处理矿泥的设备和工艺也不断出现,如水力旋流器、巴特莱-莫茨莱翻床和横流皮带以及锡石浮选工艺等的应用。我国也在逐渐引进和消化这些新设备和新工艺,使矿泥处理工艺日臻完善。
4:锡石浮选
锡石浮选工艺出现于六十年前。个在德国建立的以油酸作捕收剂的锡石浮选车间(50吨/日)于1938年投产,迄今已50年了,但是,至今锡石浮选工艺并没有在生产上大量采用,已投产的锡石浮选车间数量很少,究其原因,一是剂成本过高,二是剂毒性对环境的影响不容忽视。然而,就选矿技术本身而言,锡石浮选工艺是取得了进展的,特别是在新型浮选剂方面,开拓了较为广阔的领域,尤其是砷酸类和膦酸类锡石浮选剂的出现(典型的例子为甲苯肿酸和膦酸),使浮选效率有了明显的提高。我国已在云南和广西相继建立了锡石浮选车间,其中广西长坡选厂于1975年建成了100吨/日的锡石浮选厂,使用混合甲作捕收剂,给矿锡品位0.6%,精矿锡品位25%,锡回收率65%。
尽管目前锡石浮选在实践中存在一些问题,但随着技术经济的发展,它将作为锡矿石选矿的方法之一,得到更加广泛的运用。
5:磁选
湿式强磁选机70年代初在铁矿选矿上得到了长足进展,很快就被引入到锡选矿流程中,并越来越显示出它在锡选矿方面的重要作用。
在锡选矿流程中一般可用于三个部位:
(1)原矿磁选
原矿经制备后,在进入选别作业之前先经磁选处理。这在某种意义来说,也可称为进行磁力分级(相对于按粒度分级)。得到的非磁性部分与磁性部分分别进入重选主流程。其中,非磁性部分是比较容易处理的,可获得较高的回收率和精矿品位,磁性部分则较难选别,可不强求高质量产品,而多产出富中矿甚至贫中矿。其他部位的分选情况也大体如此。
(2)次精矿磁选
如前所述,次精矿含铁矿物较多,正是磁选能发挥作用的良好部位。
(3)精矿磁选
在上述两个部位设置磁选均要求锡石与铁矿物尽可能的单体分离。但是,这与减少锡石过粉碎的目的相矛盾,往往顾此失彼。铁矿物作为结合体进入精矿后,可较为充分地进行磨矿,对锡石过粉碎的顾虑也相对少一些。因此,在实践中,这个方案为较多的人所接受。
重力选矿相关知识(锡)
重力选矿法 一、重选的应用 重选适于处理有用矿物与脉石间具有较大密度的矿石或其他原料。它是处理粗粒、中粒和细粒(大致界限是大于25毫米、25"2毫米、2~O.1毫米)矿石的有效方法。在处理微细矿泥(小于0.1毫米)时效率不高,现代的流膜选矿设备有效回收粒级可以到20-30微米,离心选矿机可以到10微米。 重选法是处理钨、锡、金矿石,特别是处理砂金,砂锡矿传统的方法。在处理含稀有金属(铌、钽、钛、锆等)的砂矿中应用也很普遍。重选也被用来分选弱磁性铁矿石、锰矿石、铬矿石。 近年在非金属矿加工工业中重选也得到了发展,主要用于处理石棉、金刚石、高岭土、磷灰石、硫铁矿等矿石。在选别铜、铅、锌、锑、汞等硫化矿的浮选厂。也常采用重选法进行矿石预选。在主选流程中重选常与其他选矿工艺组成联合流程,以提早在粗粒状态下选出精矿或尾矿。 这样将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并减少金属损失。当处理某种矿石有多种方法可供选择时,重选法总是被优先考虑。 重选要在一定的流体介质中进行,所用介质通常为水,亦有时用空气或重介质(重液或重悬浮液)。介质在分选设备内以一定的方式运动。矿物颗粒受介质的浮力和流体动力作用而松散.进而达到按密度(有时按粒度)分层。影响分层过程的矿粒性质是它的密度、粒度以及较次要的形状诸因素。 按介质的运动形式和作业的目的,重选有如下几种工艺方法: (1)分级 (2)重介质选矿 (3)跳汰选矿 (4)摇床选矿 (5)溜槽选矿 (6)螺旋选矿 (7)离心力选矿 (8)风力选矿 (9)洗矿 分级和洗矿是按粒度分离的作业,常用在入选前矿石的准备上。其他各项工艺才是实质性的选别作业,也是本篇下面将要闸述的内容。 矿石重选难易性主要取决于矿物间的密度,可按重选可选性准则E判断。 二、重选的基本原理 重选的实质概括起来就是松散-分层-分离过程。置于分选设备内的散体矿石层(称作床层),在流体浮力、动力或其他机械力的推动下松散,目的是使不同密度(或粒度)颗粒发生分层转一移,就重选来说就是要达到按密度分层。故流体的松散作用必须服从粒群分层这一要求。这就是重选与其他两相流工程相区别之处。流体的松散方式不同,分层结果亦受影响。重选理论所研究韵问题,简单说来就是探讨松散与分层的关系。分层后的矿石屡在机械作用下分别排出。即实现了分选。故可认为松散是条件,分层是目的,而分离则是结果。前述各种重选工艺方法即是实现.这一过程的手段。它们的工作受这样一些基本原理支配; (1)颗粒及颗粒群的沉降理论, (2)颗粒群按密度分层的理论, (3)颗粒群在斜面流中的分选理论。 此外还有在回转流中的分选,尽管介质的运动方式不同.但滁了重力与离心力的别外,基本的作用规律仍是相同的。 有关粒群按密度分层理论,早是从跳汰过程入手研究的。曾提出了不少的跳汰分层学说,后来又出现一些专门的在垂直流:中分层的理论。 斜面流选矿早是在厚水层中处理较粗粒矿石,分选的根据是颗粒沿槽运动的速度。40年代以后斜面流选矿向流膜选矿方向发展,主要用来分选细粒和微细粒级矿石。流态有层流和紊流之分。一贯认为紊流脉动速度是松散床层基本作用力的观点,在层流条件下即难以作出解释。1954年R.A.拜格诺(Bagn0ld)提出的层间剪切斥力学说,补充了这一趣论上的空白。但同分层理论一样,斜面流选矿要依靠现有理论做出可靠的计算仍足困难的。 尽管重选理论到今天仍未达到完善地步,但和许多工艺学科一样,它已可为生产提供基本的指导,并可作为数理统计和相似与模拟研究的基础。
锡矿的选矿方法
你这个问题有点问题。锡全是锡石?铁全是磁铁矿?全是赤铁矿?象的?
看这条件5度锡,40度铁那 应该是精矿了。这就是精矿除杂了,锡的镶嵌粒度是多少?粗主要选择摇床先做探索实验可以考虑磁-重的选别流程,如果细,可以考虑磁-浮选列流程。选矿是经验科学,没见到矿样,中科院的专家都不敢说怎么选别。我就是在这吹牛了啊,楼主见谅。
把矿石磨细,先磁选除铁再用摇床重选锡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