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酸和乙醇的酯化反应在实验中有哪些注意事项?
乙酸和乙醇的酯化反应的方程式:
酯化反应的实验装置 酯化反应的实验装置改进方法
酯化反应的实验装置 酯化反应的实验装置改进方法
CH3CH2OH + CH3COOH →浓硫酸;加热→ CH3CH2OOCCH3 + H2O
装置:
反应现象:在饱和碳酸钠溶液表面有无色不溶于水的油状液体产生,并能闻到香味。
注意事项:
①盛放反应液的大试管应稍稍倾斜(目的:增大受热面积)。
②导气管末端应刚好和液面接触(目的:防倒吸)。
③酒精灯必须缓缓加热(目的:防止反应物挥发损失)。
④反应液加入顺序:先加,再加浓硫酸,加乙酸。
⑤加入沸石防爆沸。
酯化反应
一,装置上反应试管倾斜角度要合适,收集装置如果用碳酸钠饱和溶液注意导气管距离液面高度要能使气体接触液面又要给液体留有足够空间,防止液体增多后接触导气管而倒吸,二作,注意反应液体添加顺序一般先乙醇再浓硫酸冰醋酸,硫酸要边加边摇动,加热时先均匀受热在集中加热,加热不可过于剧烈,收集的产品先震荡静置后再观察液体分层闻气味
(12分)下图是实验室制取的实验装置。请回答: (1)在M试管中加碎瓷片的作用是 &...
(1)防止暴沸。饱和碳酸钠溶液。降低的溶解度,便于分层。防止倒吸。
(2)先加入乙醇,在缓慢加入浓硫酸,冷却后在加入乙酸。
(1)酯化反应需要加热,为了防止液体沸腾时剧烈跳动,需要加热碎瓷片以防止暴沸。乙酸和乙醇都易挥发,所以生成的中含有乙酸和乙醇。加入饱和碳酸钠一方面可以吸收乙醇,中和乙酸,另一方面可以降低的溶解度,有利于分层析出。乙酸和乙醇和水互溶,所以不能直接插入溶液中,以防止倒吸。
如图为制取的实验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1)揭示实验原理①乙酸与乙醇在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加
(1)①酯化反应中羧酸提供羟基,醇应该氢原子,所以反应的机理可以表示为CH3COOH+H18OCH2CH3浓硫酸△ CH3CO18OCH2CH3+H2O,
故为:CH3COOH+H18OCH2CH3浓硫酸△ CH3CO18OCH2CH3+H2O;
②由于醇和羧酸都失H,所以H换成D无法指示何种物质脱羟基,因此不能用氢同位素示踪法揭示酯化反应原理,
故为:不能; 醇和羧酸都失H,所以H换成D无法指示何种物质脱羟基;
(2)温度低,反应速率低,且达不到催化剂活性温度,所以温度不能低于85℃;正反应是放热反应,温度过高利于平衡逆向移动,酯产率降低,所以也不能高于85℃;
故为:反应速率低,达不到催化剂活性温度;温度过高利于平衡逆向移动,酯产率降低;
(3)根据装置图的结构特点可判断,用分水器能够在反应进行时很容易的把水分离出来,从而降低生成物浓度.使平衡正向移动,提高的产率;
故为:用分水器能够在反应进行时很容易的把水分离出来,从而使平衡正向移动,提高的产率;
(4)由于碳酸钠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显红色,所以应该滴入酚酞试液,实验现象是碳酸钠层呈红色,上层的酯层呈无色;
故为:酚酞;碳酸钠层呈红色,上层的酯层呈无色.
右图是实验室制的实验装置图:(1)写出试管A中各试剂的名称______(2)试管A中的要放入碎瓷片,
(1)试管A中发生反应生成,乙酸与乙醇在浓硫酸、加热的条件下发生酯化反应生成;
故为:乙酸、乙醇、浓硫酸;
(2)对于液体加热蒸馏,应加入碎瓷片,防止暴沸;
酸与乙醇需浓硫酸作催化剂,该反应为可逆反应,浓硫酸吸水利于平衡向生成方向移动,故浓硫酸的作用为催化剂、吸水剂;
故为:防止暴沸;催化作用、吸水作用;
(3)不溶于水,溶液分层,密度比水小,在上层,故现象为溶液分层,油层在上;
乙醇与乙酸都易挥发,制备的含有乙醇与乙酸,通常用饱和碳酸钠溶液吸收,中和挥发出来的乙酸,使之转化为乙酸钠溶于水中,便于闻的香味,溶解挥发出来的乙醇,降低在水中的溶解度,便于分层得到酯;
故为:溶液分层,油层在上;反应掉挥发出来的乙酸,使之转化为乙酸钠溶于水中,便于闻的香味,溶解挥发出来的乙醇,降低在水中的溶解度,便于分层得到酯;
(4)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可以用分液的方法分离,分离时先将盛有混合物的试管充分振荡,使乙酸、乙醇溶解,静置分层后取上层得,分液使用的仪器是分液漏斗、烧杯等.
故为:分液;分液漏斗、烧杯.
实验室制取的制取装置图和步骤
一、制取的装置图:
二、实验作:
1、制取的化学式:
CH3COOH+CH3CH2OH=(浓硫酸,加热)CH3COOC2H5+H2O(可逆反应)
2、具体实验步骤:
1)、按照实验要求正确装置实验器具
2)、向大试管内装入碎瓷片(防止暴沸)
3)、向大试管内加入适量的(约两毫升)
4)、边震荡边加入2ml浓硫酸(震荡)和2ml醋酸
5)、向另一个试管中加入饱和碳酸钠溶液
6)、连接好实验装置(导管不能插入碳酸钠溶液中导管口和液面保持一定距离防倒吸)
7)、点燃酒精灯,加热试管到沸腾
8)、待试管收集到一定量产物后停止加热,撤出试管b并用力振荡,然后静置待分层,分离出层、洗涤、干燥。就制取好了。实验结束后,将装置洗涤干净
三、装置中通蒸汽的导管不能插在饱和碳酸钠溶液之中目的:
防止由于加热不均匀,造成Na2CO3溶液倒吸入加热反应物的试管中。
的制取:先加乙醇,再加浓硫酸(加入碎瓷片以防暴沸),加乙酸, 然后加热(可以控制实验)
1:酯化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为了提高酯的产量,必须尽量使反应向有利于生成酯的方向进行。一般是使反应物酸和醇中的一种过量。在工业生产中,究竟使哪种过量为好,一般视原料是否易得、价格是否便宜以及是否容易回收等具体情况而定。在实验室里一般采用乙醇过量的办法。乙醇的质量分数要高,如能用代替质量分数为95%的乙醇效果会更好。催化作用使用的浓硫酸量很少,一般只要使硫酸的质量达到乙醇质量的3%就可完成催化作用,但为了能除去反应中生成的水,应使浓硫酸的用量再稍多一些。
2:制备时反应温度不宜过高,要保持在60 ℃~70 ℃左右,温度过高时会产生和或乙烯等杂质。液体加热至沸腾后,应改用小火加热。事先可在试管中加入几片碎瓷片,以防止液体暴沸。
3导气管不要伸到Na2CO3溶液中去,防止由于加热不均匀,造成Na2CO3溶液倒吸入加热反应物的试管中。 3.1:浓硫酸既作催化剂,又做吸水剂,还能做脱水剂。 3.2:Na2CO3溶液的作用是: (1)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作用是冷凝酯蒸气,减小酯在水中的溶解度(利于分层),除出混合在中的乙酸,溶解混合在中的乙醇。 (2)Na2CO3能跟挥发出的乙酸反应,生成没有气味的乙酸钠,便于闻到的香味。 3.3:为有利于的生成,可采取以下措施: (1)制备时,反应温度不宜过高,保持在60 ℃~70 ℃。不能使液体沸腾。 (2)使用冰醋酸和。同时采用乙醇过量的办法。 (3)起催化作用的浓硫酸的用量很小,但为了除去反应中生成的水,浓硫酸的用量要稍多于乙醇的用量。 (4)使用无机盐Na2CO3溶液吸收挥发出的乙酸。 3.4:用Na2CO3不能用碱(NaOH)的原因。 虽然也能吸收乙酸和乙醇,但是碱会催化水解,导致实验失败。
制取的实验及反应
制备
1.实验原理
用同位素示踪法探究酯化反应中的脱水方式。用含有示踪原子的CH3CH218OH与CH3COOH反应,经测定,产物
说明酯化反应的脱水方式是“酸脱羟基醇脱氢”
2.实验装置
3.反应条件及其意义
(1)加热,主要目的是提高反应速率,其次是使生成的挥发而方便收集,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提高乙醇、乙酸的转化率。
(2)浓硫酸一方面作催化剂,提高反应速率;另一方面作吸水剂,提高乙醇、乙酸的转化率。
(3)饱和Na2CO3溶液的作用
①挥发出的乙酸与Na2CO3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盐,乙醇易溶于Na2CO3溶液,有利于与乙酸、乙醇的分离。
②在饱和Na2CO3溶液中的溶解度较小,与饱和Na2CO3溶液混合时易分层,可用分液法分离。
化学方程式:
4.实验步骤
在试管中加3 mL乙醇,然后边摇动试管边慢慢加入2 mL浓硫酸和2 mL冰醋酸。按图示连接实验装置。用酒精灯小心均匀地加热试管3~5 min,产生的蒸气经导管通到饱和碳酸钠溶液的液面上。
5.实验结论
在有浓硫酸存在、加热的条件下,乙酸与乙醇发生反应,生成无色、透明、微溶于水、有香味的油状液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