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夫托尔斯泰是谁
列夫托尔斯泰的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ЛевНиколаевич Толстой)(1828~10) 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伟大的文学家,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杰出的作家之一,他的文学作品在世界文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代表作有长篇《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以及自传体三部曲《幼年》《少年》《青年》。其它作品还有《一个地主的早晨》《哥萨克》《塞瓦斯托波尔故事集》等。他也创作了大量童话。他以自己一生的辛勤创作,登上了当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他还以自己有力的笔触和卓越的艺术技巧辛勤创作了“世界文学中第的作品”,因此被称颂为具有“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 托尔斯泰思想中充满着矛盾,这种矛盾正是俄国错综复杂的矛盾的反映,是一个富有正义感的贵族知识分子在寻求新生活中,清醒与软弱、奋斗与彷徨、呼喊与苦闷的生动写照。托尔斯泰的作品纵然其中有反动的和空想的东西,但仍不失为世界进步人类的骄傲,他已被公认是全世界的文学泰斗。列夫·托尔斯泰被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
列夫托尔斯泰(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生)
列夫托尔斯泰(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生)
列夫托尔斯泰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ЛевНиколаевичТолстой;1828年9月9日-10年11月20日),19世纪中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思想家,哲学家,代表作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托尔斯泰出生于贵族家庭,1844年入喀山大学,1847年退学回故乡在自己领地上作改革农奴制的尝试。1851~1854年在中服役并开始写作。
1854~1855年参加克里米亚。1855年11月到彼得堡进入文学界。
托尔斯泰晚年力求过简朴的平民生活,10年10月从家中出走,11月病逝于一个小站,享年82岁。
托尔斯泰著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复活》这几部被视作经典的长篇,被认为是世界伟大的作家之一。高尔基曾言:“不认识托尔斯泰者,不可能认识。”在文学创作和活动中,他还提出了“托尔斯泰主义”,对很多运动有着深刻影响。
扩展资料
托尔斯泰的作品中有着乌托邦思想,主要表现为反抗与奴役,反对土地私有制度,反对崇尚物质文明和“进化论”,要求奉行合法的生活义务和合理的生命法则,回返健康的农耕生活,通过人人的劳动和道德实践建立起充满兄弟情谊,平等、和谐、友爱的属于全人类的人间“天国”。
从19世纪60年代起,他的作品开始在英、德等国翻译出版。19世纪70至80年代之交以《与和平》的法译本出版获得上第作家的声誉,成为当时的“俄国热”的主要对象。80至90年代法、英等国早论述他的评论家,都承认他的现实主义创作对自己文学的振兴作用。
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成长的进步作家法朗士、罗曼·罗兰、亨利希·曼和托马斯·曼、德莱塞、伯纳·萧、高尔斯华绥以及其他作家和作家都受到他的熏陶。
在,1900年就出现评价他的文字,1907年译价过他的“宗教”(《主与仆》及民间故事)。13年、17年先后有《复活》(译名《心狱》)和《安娜·卡列尼娜》(译名《婀娜小史》)的不完全的文言译本。“五四”前后,托尔斯泰的作品大量被译成中文。
列夫.托尔斯泰的
分类: 文化/艺术 >> 文学
问题描述:
多点!
解析: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1828~10),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伟大的文学家,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杰出的作家之一,他的文学作品在世界文学中占有第的地位。出生于贵族家庭,1840年入喀山大学,受到卢梭、孟德斯鸠等启蒙思想家影响。1847年退学回故乡在自己领地上作改革农奴制的尝试。 1851~1854年在中服役并开始写作。1854~1855年参加克里米亚。几年军旅生活不仅使他看到上流的腐化,而且为以后在其巨著《与和平》中能够逼真地描绘场面打下基础。代表作有<安娜·卡列尼娜>、(与和平>、<复活>以及自传体三部曲<幼年>、<少年>、<青年>。其他作品还有<一个地主的早晨>、<哥萨克>、<塞瓦斯托波尔故事集>、<琉森>等。他以自己漫长一生的辛勤创作,登上了当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托尔斯泰出身于古老而有名望的大贵族,但他一生始终不渝地真诚地寻求接近的道路,多次在自己的庄园进行改革,不过都没成功。五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与和平>是他前期的创作总结。(安娜·卡列尼娜>代表他创作的第二个里程碑。(复活>是他长期思想探索的艺术总结,是他对俄国地主资产阶级批判全面、深刻、有力的一篇。
列夫托尔斯泰是什么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19世纪中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思想家,哲学家,代表作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托尔斯泰出生贵族家庭,自幼失去了双亲,1845年考入喀山大学,他对哲学具有极大的兴趣,尤其推崇卢梭等人的学说。1847年4月为农民子弟兴办学校。1852年入伍,参加了一次战斗,同时他还发表了《童年》,在文坛上略有名气。
1854年完成了《少年》《青年》和《塞瓦斯托波尔故事集》。1862年托尔斯泰结婚,新娘是索菲亚·安德列耶芙娜·托尔斯塔娅,他们俩共有13个孩子,他的妻子经常帮他整理草稿,其间他发表了《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等传世之作。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对的影响:
从19世纪60年代起,他的作品开始在英、德等国翻译出版。19世纪70至80年代之交以《与和平》的法译本出版获得上第作家的声誉,成为当时的“俄国热”的主要对象。80至90年代法、英等国早论述他的评论家,都承认他的现实主义创作对自己文学的振兴作用。
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成长的进步作家法朗士、罗曼·罗兰、亨利希·曼和托马斯·曼、德莱塞、伯纳·萧、高尔斯华绥以及其他作家和作家都受到他的熏陶。在我国,1900年就出现评价他的文字,1907年译介过他的“宗教”(《主与仆》及民间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