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树中科院化学所 中科院王树鹏


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的科研成就

获奖概况 1956-2014年大连化物所取得科研成果800多项,曾先后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240多项,其中获得奖励90项,中科院、省部级一等奖79项。2013年,张存浩院士获得科学技术奖;2014年,“甲醇制取低碳烯烃技术”获得技术发明一等奖。

王树中科院化学所 中科院王树鹏王树中科院化学所 中科院王树鹏


王树中科院化学所 中科院王树鹏


长春应化所哪个导师好

一,汤老师很好的,对科研认真严谨,对学生和蔼关心,不是压榨学生的那种导师

是陈学思院士组里的,做生物医用高分子和抗肿瘤纳米物,条件很好

二,孙昭艳研究员 职务: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专业: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研究方向:高分子物理 教育和工作经历: 2010.12-至今 中科春应化所高分子物理与化学重点实验室研究员 2006.9-2010.12 中科春应化所高分子物理与化学重点实验室副研究员 2003.3-2006.8 中科春应化所高分子物理与化学重点实验室助理研究员 2001.9-2002.8 德国Dortmund大学化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1996.9-2001.7 吉林大学化学系博士学位 1992.9-1996.7 吉林大学化学系学士学位

三,张吉东 研究员 科学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中科春应化所高分子物理与化学重点实验室仪器平台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98年本科毕业于吉林大学化学系,03年博士毕业于中科春应化所,之后到加拿大Carleton大学化学系做博后。06年回到中科春应化所高分子物理与化学重点实验室仪器平台任副研究员,负责仪器管理与方法学开发。16年12月晋升为研究员,17年6月被聘为博士生导师。目前为晶体学会X射线粉末委员会委员,同步辐射光源用户委员会委员,吉林省物理学会X射线委员会副主任,吉林省分析测试技术学会副秘书长。至今承担过11个基金委、中科院等的科研项目,发表文章65篇,包括通讯作者文章19篇,参与撰写专著3部。主要的研究方向是高分子薄膜凝聚态结构表征,依托实验室X射线衍射仪及同步辐射装置开展相关方法学研究。

厦门大学历任

厦门大学历任有林俊德、严坤、陈传席等。

1、林俊德:厦门大学首任,生命科学家,因对生物学界的贡献被誉为“生命科学之父”。

2、严坤:厦门大学第二任,有机化学家,曾任大学副、中科院化学所所长等职。

3、陈传席:厦门大学第三任,物理学家,曾任科学技术大学、中科院物理所所长等职。

4、蒲慕明:厦门大学第四任,物理化学家,曾任中科院化学所所长、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等职。

5、徐守军:厦门大学第五任,化学家,曾任科学院副、科学院大学、化学学会理事长等职。

6、王荣:厦门大学第六任,化学家,现任科学技术大学。

7、张彦:厦门大学第七任,植物营养学家,曾任农业大学、副等职。

8、徐钢:厦门大学第八任,工程师,曾任、科技司司长等职。

厦门大学介绍

厦门大学(Xiamen University),简称“厦大”,是中华直属、“双”、“985 工程”、“211 工程”重点支持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学校位于东南沿海城市厦门市,风景优美,环境优良。

厦门大学前身为1921年由活动于南洋的海外侨领创办的“福建大学”,1952年被划为国内重点大学之一,并于1981年成为首批进入“211 工程”的高校,1995年成为首批进入“985 工程”的高校。

学校现开设22个学院,属于9大学科门类,设有86个本科专业,4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在自然科学、科学、管理学、工程学、医学等领域均有重要的学术和科研成果,广泛开展了学术交流与合作活动。

王树愧的资料

4月17日下午,应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邀请,中科院化学所王树、马会民研究员在逸夫楼多媒体教室做了题为《共轭聚合物的生物识别与传感研究》、《色氨酸的修饰与分析》的学术报告。报告会由李正平副主持,我院部分教师、研究生和本科生200余人认真听取了报告。

报告中,王树对当前生物传感器方面进行了简单介绍,并详细阐述了新型发光共轭聚合物生物传感器的制备及反应机理,对生化发光等相关领域前沿学科进行了分析介绍。随后,马会民酸的修饰方法及在氨基酸分析上的应用进行了介绍,并主要对目前自己课题组研究的色氨酸在荧光探针分析中的修饰及分析结果进行了介绍。

报告结束后,王树、马会民与在场师生进行了学术方面的交流与探讨, 赢得了与会师生的热烈掌声。

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

2008-4-18

1,干部 王树愧

2,王树愧 男 民勤县发泽种业 甘种技证(生产)(2005)第119号

3,作家 王树愧先生 代表作《父亲的菜园》。

4,《外人与戊戌变法》王树愧 上海书店 16.00

5,书名:咸同云南事变 作者:王树愧著 ISBN: 价格:USD3.50 发行地:台北 出版社: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出版时间:69

6,淄川区王树愧

功能有机分子化学重点实验室的学术委员会

姓名性别出生年月职称学委会职务专业工作单位丁奎岭 男 1966.03 研究员 主任委员 有机化学 中科院上海有机所 涂永强 男 1958.10 中科院院士 副主任委员 有机化学 兰州大学 王锐 男 1963.05 (博导) 副主任委员 生物化学 兰州大学 佟振合 男 1937.09 中科院院士 委员 有机化学 中科院理化所 程津培 男 1948.06 中科院院士 委员 有机化学 科技部 林国强 男 1943.03 中科院院士 委员 有机化学 中科院上海有机所 黄乃正 男 1950.11 中科院院士 委员 有机化学 中文大学 吴云东 男 1957.05 中科院院士 委员 计算有机化学 科技大学 周其林 男 1957.02 中科院院士 委员 有机化学 南开大学 麻生明 男 1965.05 中科院院士 委员 有机化学 中科院上海有机所 朱道本 男 1942.08 中科院院士 委员 有机化学 中科院化学所 李灿 男 1960.01 中科院院士 委员 物理化学 大连化物所 孙汉董 男 1939.11 中科院院士 委员 植物化学 中科院昆明植物所 沈竞康 男 1951.05 研究员 委员 有机化学 中科院上海物所 刘吉开 男 1962.11 研究员(博导) 委员 有机化学 中科院昆明植物所 杨震 男 1959.8 (博导) 委员 有机化学 大学化学系 王梅祥 男 1960.09 研究员(博导) 委员 有机化学 化学所 刘买利 男 1959.12 研究员(博导) 委员 核磁共振波谱学 中科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 翟宏斌 男 1966.10 (博导) 委员 有机化学 兰州大学 许鹏飞 男 1964.10 (博导) 委员 有机化学 兰州大学 资料来自功能有机分子化学重点实验室

中科院下属各研究所实力如何排名?

中科院的研究所都很强劲,都为我国的科研事业做出了贡献,以下是关于几个研究所的介绍(排名不分先后):

1、中科院物理研究所:

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物理所”)成立于1950年8月15日,中科院物理研究所是以物理学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为主的多学科、综合性研究机构。研究方向以凝聚态物理为主,包括凝聚态物理、光学、原子分子物理、等离子体物理、软物质与生物物理、理论和计算物理、材料科学与工程等。

2、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成立于1998年12月,是由中科院数学研究所(建于1952年)、应用数学研究所(建于1979年)、系统科学研究所(建于1979年)及计算数学与科学工程计算研究所(建于1995年)等四个研究所整合而成。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是一个综合性的国立学术研究机构,覆盖了数学与系统科学的主要研究方向。

3、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是生命科学基础研究所,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的定位是:充分发挥多学科交叉的综合优势,在蛋白质科学、脑与认知科学、感染与免疫、生物学等学科前沿领域实现基础性、前瞻性、战略性突破,加强生命科学领域关键装备的创新研制,实现关键技术和实验方法的重点突破,构建以生物制和体外诊断为重点的转化型研究体系。

4、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简称计算所)创建于1956年,是个专门从事计算机科学技术综合性研究的学术机构。计算所研制成功了我国台通用数字电子计算机,并形成了我国高性能计算机的研发基地,我国首枚通用CPU芯片也诞生在这里。

5、中科院化学研究所:

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成立于1956年,是以基础研究为主,有重点地开展急需的、有重大战略目标的高新技术创新研究,并与高新技术应用和转化工作相协调发展的多学科、综合性研究所,是具有重要影响、高水平的化学研究机构。

如何用flash做电流在一条线上的流动效果?
上一篇
英雄联盟基础参数是什么(英雄联盟基础技
下一篇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836084111@qq.com ,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