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水师的资料
铁甲舰
穿越北洋水师1888 穿越北洋水师造炮
穿越北洋水师1888 穿越北洋水师造炮
“定远”、“镇远”
快船(巡洋舰)
“济远” “经远”“来远” “致远”“靖远” “平远”
“扬威”“超勇” “广甲” “广乙”“广丙”
蚊子船、炮舰
“镇中”“镇边”“镇东”“镇南”“镇西”“镇北” “镇海” “泰安”
艇
“左一 “左二”“左三”“右一”“右二”“右三” “福龙”
“定一”“定二”“镇一”“镇二” “中甲”、“中乙” “乾一”、“乾二”
练船(练习舰)
“康济” “威远” “敏捷”
辅助舰艇
“海镜” “湄云” “利运” “江” “犀照” “飞霆” 、“飞凫” “超海”
“铁龙”“飞龙”“快顺”“遇顺”“利顺” “捷顺” “宝筏” “导海” “导河”
“快马” “海马”“杆雷”、“守雷”、“下雷”、“巡雷” 水底机船 螺桥船 50吨运煤船 20吨水船
1874年日本派兵侵占什么水师
1874年,日本侵犯,筹办海防、建设之议随之兴起。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分别建成福建水师、广东水师、南洋水师和北洋水师。
北洋水师,或称作北洋舰队、北洋,1888年正式成立,是建立的一支近代化舰队,同时也是四支近代中实力强、规模的一支。主要军舰大小共有碧散携25艘,辅助军舰50艘,运输船30艘,官兵4000余人。
北洋水师于1888年(光绪十四年)12月17日于山东威海卫的刘公岛正式成立,舰队实力曾是,世界第九,后由于种种原因逐渐落后。北洋舰队各主要战舰舰长及高级几乎全为福州船政学堂毕业,并多曾到英国学院留学实习。中层内多有原留童,被召回国后到福建水师学堂学习后服役。
南洋水师
南洋水师,又称南洋,或称南洋舰队,职责主要负责江浙一带的海防悔伏事务,由1875年新升任的两江总督、南洋大臣沈葆祯受命开始在经营福建船政的同时筹办南洋海防。1884年初具规模,至甲午前,实力仅次于北洋。1888年,正式成军,在1909年南北洋合并掘纳后,作为舰队的存在正式消失。
南洋水师的军舰多数为江南制造局及福州船政局所制造,只有少量购自英、德国。由于清廷的政策是先集中力量发展北洋水师,故此南洋水师无论是吨位、装备、人员及实力皆与之相甚远。南洋水师负责海域为江浙一带,停泊地则主要为上海、南京。
北洋水师全军覆灭的主要原因
北洋水师全军覆灭的主要原因
主要原因是实力不济,根本原因是朝廷和军阀之间的微妙关系。
日清时期,北洋水师和日本联合舰队各有12艘战舰参战。总吨位北洋略占下风。
但是对比具体军舰,北洋除了定远、镇远两艘7000吨+的巨舰,其余十艘战舰均在3000吨以下。而联合舰队除了赤城号、千代田号和比瑞号之外,均在3000吨以上火炮方面,大口径火炮北洋比日军少一门,但是速射炮日军有97门,北洋水师一门也没有,动力、速度各个方面北洋水师也逊于对手。
之所以造成这样,是因为1888年以后,北洋水师基本没有添置新舰。
为什么不添置新舰呢?因为不给钱。有人说慈禧为了挥霍而占用军费。如果慈禧因为欲望而挪用军费,她这点头脑能主宰清朝吗,显然不是的。
慈禧之所以不给钱,是因为北洋水师从根上姓李而不姓清。
无论是淮军、湘军还是北洋水师,以至于后来的北洋新军,起本质都是将领的私募武装,因为八旗和绿营已经无法担当起拱卫朝廷的重任,不得已要使用并依靠这些私募武装。
但是,朝廷不可能让私募武装无限度的发展下去,如果私募武装坐大,置朝廷于何地?况且这些私募武装的头头都是。
所以,正式这种依赖与防备并存的微妙关系,从根本上决定了北洋水师不可能做大做强,只能在自保的边缘徘徊。